长夜何漫漫,秋气凄已悲。
浮云掩明月,凉风吹我衣。
曳履出房帷,鸣佩下重阶。
俯观霜露集,仰视星宿稀。
倦鸟止复翔,百虫鸣声哀。
飞翻念俦侣,呻吟知岁时。
感兹时物变,恻怛伤我怀。
谁能驻流光,息此心所思。
长夜何漫漫,秋气凄已悲。
浮云掩明月,凉风吹我衣。
曳履出房帷,鸣佩下重阶。
俯观霜露集,仰视星宿稀。
倦鸟止复翔,百虫鸣声哀。
飞翻念俦侣,呻吟知岁时。
感兹时物变,恻怛伤我怀。
谁能驻流光,息此心所思。
这首诗名为《伤哉行》,由明代诗人孙蕡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秋夜景象,内心涌起的深深悲凉与感慨。
首句“长夜何漫漫”,开篇即以“漫漫”二字,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漫长与无尽,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接着,“秋气凄已悲”一句,点明了季节与情感的关联,秋夜的凄冷与诗人内心的悲伤相互映照,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氛围。
“浮云掩明月,凉风吹我衣。”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浮云遮蔽了明月,象征着外界的阻隔与内心的迷茫;凉风拂过衣裳,既是物理上的感受,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
“曳履出房帷,鸣佩下重阶。”诗人从室内走出,踏上了通往外界的台阶,这一动作既是对自然环境的直接接触,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探索。鸣佩的声响,或许是他内心情感的宣泄,也可能是对未知世界的呼唤。
“俯观霜露集,仰视星宿稀。”诗人低头看到霜露凝聚,抬头望见星空稀疏,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霜露易散,星宿虽恒,但终归是遥远而不可触及的存在。
“倦鸟止复翔,百虫鸣声哀。”倦鸟在飞翔与停歇之间徘徊,百虫在哀鸣中寻求生存,这些生物的生存状态,映射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追问。它们在自然法则下的挣扎,引发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深刻反思。
“飞翻念俦侣,呻吟知岁时。”诗人想象着自己如同飞鸟一般,渴望寻找同伴,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同时,他也在哀叹时间的流逝,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感兹时物变,恻怛伤我怀。”面对自然界的变化,诗人感到了深深的触动与悲伤,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外界现象的反应,更是对自己内心深处情感的挖掘与表达。
最后,“谁能驻流光,息此心所思。”诗人发出疑问,表达了对时间无法停留、内心思绪难以平息的无奈与感慨。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伤哉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面对秋夜景象时的复杂情感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诗中的景物变化与情感波动交织,构成了一幅既有视觉美感又富含哲理深度的艺术画卷。
好在宫台里,山高水亦环。
两嵓陟绝起,更好大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