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中有真趣,不待徽轸全。
琴中有至音,不待宫羽宣。
凭轩抚孤桐,皓月当空悬。
秋高夜寥寥,万籁俱寂然。
掩抑三四声,志在太古先。
栖凤翔高梧,潜蛟起重渊。
高山何峨峨,流水复涓涓。
相逢尽聋俗,孰知妙入玄。
子期去已遥,牙氏终绝弦。
此意当自得,勿为昧者传。
琴中有真趣,不待徽轸全。
琴中有至音,不待宫羽宣。
凭轩抚孤桐,皓月当空悬。
秋高夜寥寥,万籁俱寂然。
掩抑三四声,志在太古先。
栖凤翔高梧,潜蛟起重渊。
高山何峨峨,流水复涓涓。
相逢尽聋俗,孰知妙入玄。
子期去已遥,牙氏终绝弦。
此意当自得,勿为昧者传。
这首诗《琴月轩》由明代诗人刘师邵所作,通过描绘琴声与月色交织的场景,展现了琴乐的深邃与高雅。诗中以“琴中有真趣”开篇,强调了琴乐内在的趣味和韵味,并进一步阐述了琴乐的至高境界,不需依赖于具体的音律来表达。诗人借助抚琴的动作,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静谧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秋高夜寥寥,万籁俱寂然”,描绘了一幅秋夜的宁静画面,琴声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悠远和深沉。诗人通过“掩抑三四声,志在太古先”,表达了琴乐追求的不仅仅是音律之美,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历史与文化,以及对远古时代的向往和共鸣。
接着,“栖凤翔高梧,潜蛟起重渊”,运用象征手法,将琴声比作凤凰飞翔于高梧之上,蛟龙跃起于深渊之中,形象地展示了琴乐的高雅与深远。而“高山何峨峨,流水复涓涓”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高山代表了琴乐的雄浑壮丽,流水则象征着其细腻流畅。
最后,“相逢尽聋俗,孰知妙入玄”,表达了在世俗中,真正理解并欣赏琴乐的人是少数,这既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讽刺,也体现了诗人对琴乐精神的坚守。诗人以“子期去已遥,牙氏终绝弦”回顾历史上的知音故事,表达了对知音难遇的感慨。全诗以“此意当自得,勿为昧者传”结束,强调了领悟琴乐真谛需要内心的感悟,不应被外人轻易传达或误解。
整首诗通过对琴乐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对于高洁情操和理想境界的追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捉住玉山赤凤,神舟同泛,激浪漂浮。
便使鸟龟,开口显出嘉谟。
吸洪涛、枯干北海,吐世波、浇溉西湖。
自舒敷。
水纹花面,皆是金铺。
光珠。
盈盈照耀,恰如明月,晃晃方隅。
普遍腾辉,尽成霞彩覆环纡。
见圆珠。
深深渐现,结宝丹、空处超*。
得琼途。
磊罗天上,永永惺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