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说高堂已白头,书来苦劝早归休。
匆匆春梦收残局,落落晨星感昔游。
廿载名场同得失,两家诗派异源流。
男儿不副旂常志,尚有名山一席留。
问说高堂已白头,书来苦劝早归休。
匆匆春梦收残局,落落晨星感昔游。
廿载名场同得失,两家诗派异源流。
男儿不副旂常志,尚有名山一席留。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俞樾所作的《琴西引疾归里复以诗贻之》,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情的深深眷恋,以及对自己在文坛生涯的回顾与感慨。首句“问说高堂已白头”,写出了诗人对家中老父的关心,感叹岁月匆匆,父母年事已高;“书来苦劝早归休”则体现了家人的殷切期望,希望他能早日结束在外奔波的生活。
接下来,“匆匆春梦收残局,落落晨星感昔游”描绘了诗人回忆过去的时光,如同春梦般短暂而美好,但如今只剩下零星的记忆。二十年的文场生涯,既有共同的得失经历,也有各自不同的诗歌风格,“两家诗派异源流”暗示了诗人对文学的独特见解和贡献。
最后两句“男儿不副旂常志,尚有名山一席留”,表达了诗人虽然未能完全实现早年壮志,但仍希望能为后世留下一些文学遗产,表明他对文学事业的执着和对名山(指文学史上的地位)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家庭的深情,又有对个人理想的坚守,展现了诗人丰富的人生感慨和独特的文学情怀。
回首十七年,群居在京华。
柳树曲湾湾,四围少人家。
春昼有啼莺,春宵闻乱蛙。
春水满池塘,春风飘落花。
执手递行吟,点瑟更回琴。
君倡流水调,吾亦续馀音。
倏忽各一天,蹉跎岁月深。
愚陋少切磋,寥落至如今。
淡淡素秋云,冷冷碧江水。
悠悠末世交,无情尽如此。
卓彼练台子,高谊独洵美。
鸡窗廿载前,贞心誓如矢。
萍逢廿载后,久要殊未弛。
道及骨肉亲,悽酸不堪比。
子亲未归藏,予怀当何似。
买山不用钱,赙子青葱畤。
百岁归其宅,千秋永不毁。
厚泽苏枯朽,高怀消吝鄙。
挺然百川中,立此狂澜砥。
神听且和平,民瞻具仰止。
奕奕此景行,芳声谁为纪。
叹息复叹息,操觚备诗史。
渺渺盛世音,终古不复起。
气格日以微,波流日以靡。
欲障此颓澜,吾侪当自励。
驰骤应千古,上下宜百世。
囊括尽诸家,包含兼六义。
志立事竟成,谁云古人逝。
与君更切磋,一篑毋自止。
予亦悠悠者,鞭策赖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