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负成王,弗陵践天子。
高卑既已陈,旦夕遵涂轨。
小人追丧躯,截趾而适履。
刺侯生衅隙,上书恣诋毁。
将军谢免冠,少帝烛奸诡。
墙茨不可扫,妇人定足恃。
周公负成王,弗陵践天子。
高卑既已陈,旦夕遵涂轨。
小人追丧躯,截趾而适履。
刺侯生衅隙,上书恣诋毁。
将军谢免冠,少帝烛奸诡。
墙茨不可扫,妇人定足恃。
这首清代诗人殷岳的《读史(其十三)》以历史典故为题材,通过描绘周公辅佐成王的场景,隐喻了权力交接与忠诚背叛的主题。首句“周公负成王,弗陵践天子”借周公辅助幼主的典故,暗示了权力转移中可能存在的责任与挑战。接下来,“高卑既已陈,旦夕遵涂轨”强调了尊卑有序和遵循常规的重要性。
诗中“小人追丧躯,截趾而适履”运用比喻,批评那些为了适应权位而不择手段的小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原则。“刺侯生衅隙,上书恣诋毁”进一步揭示了那些挑起纷争、恶意攻击他人的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军谢免冠,少帝烛奸诡”则展现了领导者对于奸佞的洞察和果断处置。
最后两句“墙茨不可扫,妇人定足恃”寓意深远,暗示即使面对难以清除的污垢,也不能忽视女性的力量和她们在关键时刻的坚定立场。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借古讽今,表达了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