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幽闺性,非但倾城色。
石城诸少年,人人自相识。
莫愁幽闺性,非但倾城色。
石城诸少年,人人自相识。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莫愁乐》系列之一的第三首。通过“莫愁幽闺性,非但倾城色”,诗人首先表达了对女性内在品质的重视,认为美貌并非衡量女子价值的唯一标准,更深层次的个性和气质同样重要。接着,“石城诸少年,人人自相识”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暗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能够相互了解,不仅仅是外表的相识,更是心灵的相通。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人性与美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以及人与人之间真诚交流的重要性。通过简练的语言,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富有哲理意味的画面,引人深思。
日出山雾黄,五月气犹肃。
溟濛十里馀,辕马伤局缩。
岂不惮驰驱,所欣恣余目。
沈沈树隐岑,稍稍黍抽陆。
仰观云中岫,俯视涧底谷。
境深工出奇,地古尚馀朴。
驾言问民风,十稔九无熟。
岩嵌时突烟,委复閟土屋。
行行重嗟咨,明光竟遗覆。
予本登才贤,幽探事陶育。
抚此晋阳区,孱绵愧食肉。
鲛人夜织冰蚕丝,不数细滑鹅溪绢。
或云并州快剪刀,剪此一段澄江练。
乃是云南之南万山中,云腴石髓蟠青葱。
酒黄鸦紫祖母绿,复有无价桃花红。
远人不贡车与服,持此射利如射鹄。
遂令长安富豪家,下视隋珠贱和玉。
琐屑璀璨星宿同,水碓火镕俱有功。
短长曲折巧应手,无乃鬼幻神为工。
分经错纬了不乱,各以本色呈绚烂。
霞蒸雾■有无间,遥看一道晴虹贯。
是中白腻若可餐,良工点染开林峦。
似嫌世上缣素弱,颇有劲气生毫端。
制成屏风向灯夕,聊慰风尘远为客。
壮心岂解随物迁,乡书又送经年隔。
酒钱不爱典衣偿,要与明月争辉光,但愿明月长辉光。
《宝丝灯屏歌》【明·陆深】鲛人夜织冰蚕丝,不数细滑鹅溪绢。或云并州快剪刀,剪此一段澄江练。乃是云南之南万山中,云腴石髓蟠青葱。酒黄鸦紫祖母绿,复有无价桃花红。远人不贡车与服,持此射利如射鹄。遂令长安富豪家,下视隋珠贱和玉。琐屑璀璨星宿同,水碓火镕俱有功。短长曲折巧应手,无乃鬼幻神为工。分经错纬了不乱,各以本色呈绚烂。霞蒸雾■有无间,遥看一道晴虹贯。是中白腻若可餐,良工点染开林峦。似嫌世上缣素弱,颇有劲气生毫端。制成屏风向灯夕,聊慰风尘远为客。壮心岂解随物迁,乡书又送经年隔。酒钱不爱典衣偿,要与明月争辉光,但愿明月长辉光。
https://shici.929r.com/shici/PNbaPnt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