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吕岩叟,换骨成神仙。
遗丹传老树,变化延其年。
丹香忽融液,散入苍崖巅。
长生孕灵草,茎叶何鲜鲜。
枯根挂碧落,吞吐流虚烟。
不受水土力,不随寒暑迁。
谁能登云梯,移来此檐边。
凡花与群木,丽质徒娟娟。
彭泽虽爱菊,两院荒金钱。
濂溪空爱荷,开落秋风前。
峭峰山中客,道眼明先天。
一线同寿眼,万古长绵延。
君不见祖龙痴欲采为药,海山何处驾楼船。
唐时吕岩叟,换骨成神仙。
遗丹传老树,变化延其年。
丹香忽融液,散入苍崖巅。
长生孕灵草,茎叶何鲜鲜。
枯根挂碧落,吞吐流虚烟。
不受水土力,不随寒暑迁。
谁能登云梯,移来此檐边。
凡花与群木,丽质徒娟娟。
彭泽虽爱菊,两院荒金钱。
濂溪空爱荷,开落秋风前。
峭峰山中客,道眼明先天。
一线同寿眼,万古长绵延。
君不见祖龙痴欲采为药,海山何处驾楼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充满了道家修炼成仙的色彩。开篇即提到吕岩叟换骨成神仙,展现了道家的修行理念,即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遗丹传老树"则暗示了这种修行后的生命力和延续性。
接着,诗人描述了一种神奇的草木,它们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随四季的更迭而变化,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往往与仙界相联系。"长生孕灵草,茎叶何鲜鲜"中的"长生"二字,与诗初提到的吕岩叟成神仙相呼应,强化了仙境的意象。
"枯根挂碧落,吞吐流虚烟"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景象,"不受水土力,不随寒暑迁"更是这种超然物外的写照。而"谁能登云梯,移来此檐边"则是在探讨达到这种境界的可能性,似乎在邀请读者共同体验这份仙境之美。
后半首诗转向现实世界,对比仙境与人间花木的不同。"凡花与群木,丽质徒娟娟"中的"凡花"和"群木"虽然外表华丽,但终究无法与仙界相提并论。而对彭泽、濂溪等地名的点缀,则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美好事物的留恋。
最后,"一线同寿眼,万古长绵延"中"一线"可能指的是连接仙境与现实的一种精神纽带,而"万古长绵延"则表达了这种精神追求的永恒性。尾句"君不见祖龙痴欲采为药,海山何处驾楼船"中,提到祖龙和驾楼船,更深化了仙境与现实之间不可企及的距离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仙界与人间,展现了诗人对于长生不老、超脱尘世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八月鸿雁来,往彼天南陬。
前飞倦已息,后至饥相求。
日落洞庭晚,风高彭蠡秋。
彭蠡多蒹葭,远近弥汀洲。
恒恐羽毛损,稻粱非所谋。
寒门阻冰雪,异乡安可留。
徘徊念其族,天外复千俦。
身今万里客,肉非九鼎羞。
慎为弋者获,远寄征人愁。
愿以海为池,上同朱凤游。
饮啄全微躯,不愧波上鸥。
祠边两小鸟,相依道人室。
厨中炊饭香,即至不一失。
啄粟就掌内,了无猜与栗。
岁月知几何,相忘祇如一。
乃知豚鱼信,固自我所出。
幽幽入静极,籁尽山空虚。
我辈若不来,鸟外其谁欤。
形姓本不同,形性本不异。
回首看流云,悠然似吾意。
石壁天所成,洞以人力制。
平处岂不多,取难非取易。
老师若常侣,安得有此异。
不知经营时,顿足在何地。
工搜鬼神僻,妙磔造化秘。
既非苟且为,知历几百世。
设使容易隳,再有谁可继。
我来觅幽胜,乃得理外意。
阑凭无底谷,丈尺岂可计。松头乱??,壁脚插翠气。
扶阑试小瞰,神宅欻鼎沸。
只为定力微,惹彼林涧愧。
古训衡不骑,我却自买畏。
闭眼待神归,从容问何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