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乘涛来绝海,中朝冠盖尽相知。
丹丘博士与饮酒,青城先生邀赋诗。
传钵底须归故国,把文遂欲动京师。
绝怜船上看春色,二月官河水发时。
万里乘涛来绝海,中朝冠盖尽相知。
丹丘博士与饮酒,青城先生邀赋诗。
传钵底须归故国,把文遂欲动京师。
绝怜船上看春色,二月官河水发时。
这首元代诗人郑东的《送日本僧之京》描绘了送别日本僧人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旅途的关切。诗中以壮阔的海洋为背景,展现了乘风破浪、跨越万里的豪情,同时也体现了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首句“万里乘涛来绝海”,开篇即展现出送别的场景,日本僧人从遥远的海外而来,乘风破浪,形象地描绘了旅程的艰辛与壮丽。接着,“中朝冠盖尽相知”一句,点明了中日两国间的深厚交往,无论是朝廷的显贵还是民间的百姓,都相互了解、彼此尊重,营造出一种和谐共处的氛围。
“丹丘博士与饮酒,青城先生邀赋诗”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丹丘博士与青城先生分别以饮酒和赋诗的方式表达对僧人的敬意和不舍之情,通过这些传统礼仪,加深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传钵底须归故国,把文遂欲动京师”则表达了对僧人回归故国的祝愿,同时也流露出对僧人才华的赞赏,希望他的智慧能够影响整个京城乃至更广大的区域。
最后,“绝怜船上看春色,二月官河水发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时的自然美景,春天的官河水在二月时节泛起波光粼粼,美不胜收,这一景象不仅增添了离别的诗意,也寄托了诗人对僧人旅途平安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送别场景的壮美与深情,以及中日文化交流的美好愿景,是一首富有意境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灯前儿女小团圞。岁将阑。夜将残。
一度逢春,一度减朱颜。
明曰东风三十二,又添得,二毛侵,鬓底斑。
世间世间行路难。身世闲。天地宽。
往事往事恨未了,长恨儒冠。
爆竹声中,春又到柴关。
一任黄尘门外扰,且留取,旧梅花,独自看。
文章独占龙头,当年已识丝纶手。
身历三朝,官登极品,当今耆旧。
晚入黄扉,平生青眼,相看白首。
喜长安、霖雨堂成,道神仙宰相,人知否。
甲第高连北斗。又何必、锦袍明昼。
昼寝凝香,朱门列戟,紫衣奔走。
灯火楼台,笙歌院落,年年春酒。
庇苍生、更作万间广厦,为相公寿。
怀庆城东,竹树清阴,亭馆初开。
荼蘼架压,丛花铺雪,湘筠角小,新笋惊雷。
三里平芜,千里夏木,云气堆浓王屋隈。
寻幽径,似南京犀浦,如豆青梅。使君却费尊罍。
叹解俎盘桓真快哉。
喜林泉位置,手芟杨柳,宾朋啸咏,杂坐莓苔。
屐齿泥深,帽檐红落,还与殷勤劝酒杯。
银蹄滑,笑诸公高兴,冒雨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