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却相公庵,泥却驸马竹。
天下人总知,流入《传灯录》。
拆却相公庵,泥却驸马竹。
天下人总知,流入《传灯录》。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戏赠秀老》。从诗中可以看出苏轼幽默诙谐的一面,同时也透露出对佛教生活的一种调侃。
“拆却相公庵”一句,直接点出了将某处庵宇拆除的行为,这里的“相公庵”可能指的是一处佛寺或僧舍。紧接着,“泥却驸马竹”则是对这过程中使用的材料进行描绘。“驸马竹”通常用来制作席子或其他物品,但在这里被用于修缮佛寺,体现了诗人对宗教生活的轻松态度。
“天下人总知”表达了一种公众皆知的情况,而“流入《传灯录》”则是在提及这件事可能会被记录下来,并且流传于后世。《传灯录》是佛教典籍,记载了禅宗祖师们的言行,这里苏轼将自己戏拟的行为与之相比较,无疑是一种对传统的调侃。
整首诗通过幽默、诙谐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以及生活中一些事物的一种轻松看待,同时也体现了他超脱世俗的态度和文学上的才华。
萧萧白杨风,依依吹井烟。
旷哉上下宇,逝者不待年。
彼陇亦何祥,一日几新阡。
谁招皋某复,递哭送九泉。
高楼当西日,落花满寒川。
流浪旷劫间,彭殇俱可怜。
汉陵春萧瑟,回首尚变迁。
万古一起灭,此意何茫然。
圣朝启文运,同轨来无方。
夫君起天关,崛起千仞翔。
修辞陋史汉,高步追黄堂。
乃祖尚书君,树立何堂堂。
昔在帝世祖,荣身事戎行。
风云一朝会,奕世传芬芳。
矧君擢高科,有业未易量。
斯文系政教,治忽慎弛张。
世岂无勇者,舍君吾何望。
勿为守铅椠,局束徒苦伤。
僦屋京城居,去君百举趾。
闻君起冠廌,僮走亦欣喜。
况当远于征,无言讵能已。
朝风号空桑,众草日披靡。
河关尚疮痍,圣度乃弘伟。
翳彼涵大休,能不怀愧耻。
艰危见臣节,维持赖风纪。
温言表遗忠,生气凛不死。
乃知烈丈夫,岂独鲁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