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水何洋洋,沤麻水中央。
数日麻可取,引过两手长。
织绢能几时,织布巳复忙。
依依小儿女,岁晚叹无裳。
布襦不掩胫,念之热中肠。
朝缉满一篮,莫缉满一筐。
行看机中布,计日渐可量。
我衣苟巳成,不忧天早霜。
池水何洋洋,沤麻水中央。
数日麻可取,引过两手长。
织绢能几时,织布巳复忙。
依依小儿女,岁晚叹无裳。
布襦不掩胫,念之热中肠。
朝缉满一篮,莫缉满一筐。
行看机中布,计日渐可量。
我衣苟巳成,不忧天早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妇艰辛织布的画面。"池水何洋洋"以池水的宽广反衬出农妇的勤劳,"沤麻水中央"暗示了她正在忙碌地准备麻料。接着,诗人通过"数日麻可取,引过两手长"描述了织布的过程,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工作的耐心。
"织绢能几时,织布巳复忙"反映了织布的繁忙和紧迫,妇女们既要织细薄的绢,又要赶制粗布,以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依依小儿女,岁晚叹无裳"则揭示了家庭生活的困苦,孩子们连衣服都穿不上,只能在寒冬中瑟瑟发抖。
"布襦不掩胫,念之热中肠"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挂念,看到孩子们衣不蔽体,内心充满忧虑。"朝缉满一篮,莫缉满一筐"进一步强调了织布的艰辛,一天下来也只能完成一点点。
最后两句"行看机中布,计日渐可量"预示着希望的渺茫,但只要坚持下去,织布进度还是可以衡量的。"我衣苟巳成,不忧天早霜"表达了诗人对织布成功的期待,即使天气寒冷,只要有衣物完成,就能抵御严寒。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元代农村妇女艰辛的织布生活,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对家庭温饱的期盼。
新年才两日,又见送行人。
画好难投俗,诗工不疗贫。
烟深杨柳岸,雨瘦鹭鸶身。
且莫东归去,京华易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