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郡中书事寄默然上人》
《郡中书事寄默然上人》全文
唐 / 姚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郡中饶野兴,过客亦淹留。

看月江楼晓,寻山石径秋。

意归何处老,谁免此生愁。

长爱东林子,安禅百事休。

(0)
翻译
郡中的乡野景色十分丰富,过路客也流连忘返。
清晨在江边楼台赏月,秋天时沿着石头小径探寻山色。
心中所想的是何处终老,谁能避免这一生的忧虑。
我深深地爱着东林子,那里能让人安心修禅,忘却世间琐事。
注释
郡中:指郡里的乡村。
饶:丰富。
野兴:野外的乐趣。
过客:路过的人。
淹留:长时间停留。
看月:欣赏月亮。
江楼:江边的楼阁。
晓:早晨。
寻山:寻找山景。
石径:石头小路。
秋:秋天。
意归:心向。
何处:哪里。
老:老去。
谁:谁人。
免:避免。
愁:忧虑。
长爱:深深喜爱。
东林子:指东林寺(佛教名胜)。
安禅:静坐冥想。
百事休:一切事务都放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境,诗人在一个宁静的环境中观赏自然之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郡中饶野兴"表明诗人生活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而"过客亦淹留"则显示这地方的美丽足以吸引路过的行人停留观赏。

"看月江楼晓,寻山石径秋"两句,则是对这一自然环境中不同时间的描绘。白天时诗人在江边的楼阁中欣赏明月,到了秋季又去山间的小径探幽寻胜。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也反映出他对于四季变化的细腻感受。

"意归何处老,谁免此生愁"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安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间无常与烦恼的深刻体会。每个人都有归宿的愿望,但又有哪个生命能够完全避免这一生的忧愁呢?

最后两句"长爱东林子,安禅百事休"则揭示了诗人对于东林一带自然风光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在这里,“安禅”不仅是指内心的平和,更是对外界纷扰所采取的一种超然态度。"百事休"则意味着一切世俗烦恼在这种状态中都能得到释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他对禅意境界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学趣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姚合

姚合
朝代:唐   号:称“姚   籍贯:陕州硖石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己亥杂诗·其二四二

谁肯甘心薄倖名,南舣北驾怨三生。

劳人只有空王谅,那向如花辨得明?

(0)

己亥杂诗·其一五四

高秋那得吴虹生,乘轺西子湖边行。

一丘一壑我前导,重话东华送我情。

(0)

己亥杂诗·其一四五

径山一疏吼寰中,野烧苍凉悼达公。

何处复求龙象力,金光明照浙西东。

(0)

羊城感赋六首·其三

际海边疆万里开,臣佗大长信奇才。

平蛮看竖擎天柱,朝汉同登浴日台。

南极星辰原北拱,东流海水竟西回。

喁喁鹣鲽波涛阻,独有联翩天马来。

(0)

戊申人日

繁华速老是春天,花极浓时落更先。

遁野有情看拾翠,封侯无相写凌烟。

心悲晚景歌皆痛,士遇奇才恨亦怜。

我去君留仍暂事,成功者退记他年。

(0)

台湾竹枝词

郎搥大鼓妾打锣,稽首天西妈祖婆。

今生够受相思苦,乞取他生无折磨。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