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中饶野兴,过客亦淹留。
看月江楼晓,寻山石径秋。
意归何处老,谁免此生愁。
长爱东林子,安禅百事休。
郡中饶野兴,过客亦淹留。
看月江楼晓,寻山石径秋。
意归何处老,谁免此生愁。
长爱东林子,安禅百事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境,诗人在一个宁静的环境中观赏自然之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郡中饶野兴"表明诗人生活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而"过客亦淹留"则显示这地方的美丽足以吸引路过的行人停留观赏。
"看月江楼晓,寻山石径秋"两句,则是对这一自然环境中不同时间的描绘。白天时诗人在江边的楼阁中欣赏明月,到了秋季又去山间的小径探幽寻胜。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也反映出他对于四季变化的细腻感受。
"意归何处老,谁免此生愁"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安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间无常与烦恼的深刻体会。每个人都有归宿的愿望,但又有哪个生命能够完全避免这一生的忧愁呢?
最后两句"长爱东林子,安禅百事休"则揭示了诗人对于东林一带自然风光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在这里,“安禅”不仅是指内心的平和,更是对外界纷扰所采取的一种超然态度。"百事休"则意味着一切世俗烦恼在这种状态中都能得到释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他对禅意境界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学趣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