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色变云林,寒光混烟水。
遥山定何处,渺漭才可指。
霁色变云林,寒光混烟水。
遥山定何处,渺漭才可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川晴雪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远。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精炼。
"霁色变云林"一句,以“霁”字形容雪后初晴之天气,既带有寒冷之感,又透露出一些光明。"变云林"则是说树木被白雪覆盖,看起来如同云雾缭绕,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寒光混烟水"一句,更进一步渲染了冬日的清冷与宁静。"寒光"即指雪后初晴时天空那种清冷而明净的光线,而"混烟水"则是说远处山川在寒气中若隐若现,仿佛与水面相连,渲染出一种朦胧、神秘的景象。
"遥山定何处"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山脉位置的好奇与探寻之情。"渺漭才可指"则是说那些远山虽然模糊难辨,但依然能让人以手指方向感知其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细致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高远情怀和一种观照自然、内心自在的哲学思考。
竹不解俗语,颇识天语香。
经年北窗梦,十倍西湖凉。
隐几湖上人,恰恰修竹长。
有时共竹语,风雨撼一床。
屋间恐飞去,著绣围上方。
念君爱臣心,如爱竹在傍。
亦如夜深月,照我冰雪肠。
闲官固自好,要地庸何伤。
约束万卷书,提携双锦囊。
日边有新宅,不种一亩桑。
朝回碧幢底,真上相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