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溪边三架宜,奎章四字揭檐楣。
每从弄月吟风际,常切望云就日思。
陶冶性灵非独乐,推迁岁月有馀悲。
升堂未易窥神旨,道筦天倪蕴莫遗。
松下溪边三架宜,奎章四字揭檐楣。
每从弄月吟风际,常切望云就日思。
陶冶性灵非独乐,推迁岁月有馀悲。
升堂未易窥神旨,道筦天倪蕴莫遗。
此诗《赋得溪月松风》为清代诗人弘历所作。诗中描绘了溪边松下月色与微风交织的宁静景象,通过“奎章四字揭檐楣”这一细节,展现了文人雅士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追求。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在月夜风中吟咏的愉悦,以及对云和日的向往,体现了其性灵的陶冶与岁月流转中的感慨。
“每从弄月吟风际,常切望云就日思。”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沉浸在月光与微风之中,以诗歌表达对自然界的深情。他不仅在月夜风中享受着自然之美,更在心中憧憬着云层之上、日出之时的景象,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
“陶冶性灵非独乐,推迁岁月有馀悲。”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他通过与自然的亲近,不仅获得了心灵的愉悦,也感受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尽感慨。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既包含了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也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愁。
最后,“升堂未易窥神旨,道筦天倪蕴莫遗。”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深学问或高尚道德境界的追求与敬畏。他认为,要真正理解这些精神层面的精髓并非易事,但它们却是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指引。这不仅是对知识的渴望,也是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个人成长与社会伦理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自然、道德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昭陵持橐从游人,更见熙宁第四春。
宝称中开移玉座,华灯错出映朱尘。
辇前时看新歌舞,仗外还如旧徼巡。
投老逢时追往事,却含愁思度天津。
寥寥湖上亭,不见野王居。
平林岂旧物,岁晚空扶疏。
自古圣贤人,邑国皆丘墟。
不朽在名德,千秋想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