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林居士瘦于竹,健骨森森双鬓绿。
绿云深处筑幽栖,长夜咿唔课儿读。
人生有子万事足,而况佳儿皎如玉。
寒窗珍重到三馀,背诵琅琅声绕屋。
读书妙理无过熟,水泻银瓶风扫箨。
他年太乙炳青藜,炯炯双眸校天禄。
始知韦籯薄黄金,肯令韩檠弃墙角。
诗书贻泽古来长,今日披图为君卜。
茂林居士瘦于竹,健骨森森双鬓绿。
绿云深处筑幽栖,长夜咿唔课儿读。
人生有子万事足,而况佳儿皎如玉。
寒窗珍重到三馀,背诵琅琅声绕屋。
读书妙理无过熟,水泻银瓶风扫箨。
他年太乙炳青藜,炯炯双眸校天禄。
始知韦籯薄黄金,肯令韩檠弃墙角。
诗书贻泽古来长,今日披图为君卜。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茂林居士”的学者形象,其瘦削如竹,骨节分明,双鬓已显苍绿。居士在绿树环绕的静谧之地筑舍隐居,夜晚仍勤奋不息,教诲儿子读书。诗中赞颂了这位学者对子女教育的重视,认为有了好儿女,便是人生最大的满足。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如冬日的闲暇时光,教导孩子读书,声音琅琅,充满屋内。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勤学的重要性,比喻为将水倒入银瓶,风吹动竹叶,生动展现了学习的美妙与乐趣。他预言这位学者的儿子将来会如同太乙真人手持青藜杖一般,目光炯炯,成为学问的守护者。诗中也表达了对传统教育方式的肯定,认为诗书的传承是长久之计,不应轻视。最后,诗人以“韦籯”和“韩檠”为喻,强调了书籍和教育的重要性,不应将其置于角落,而应珍视并推广。整首诗洋溢着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后辈教育的殷切期望。
右文逢圣代,首善自神京。
延及吴中士,咸称洛下英。
我邦虽僻陋,此学号专精。
耆旧风流在,山川气象新。
元侯来作牧,后进赖提衡。
有美僖公颂,谁高蜀守名。
能书偕计吏,燕豆列宾荣。
万里云霄路,抟风看去程。
我君肇当阳,憸佞毕退听。
示民以好恶,观此第一政。
恭惟司马范,二老文且正。
堂堂外王父,九牧称无尽。
宸章粲褒贲,倬彼云汉盛。
昭回天下来,光生万象俊。
小臣行抱忧,中路得此庆。
慨然夷望归,欣闻比干赠。
伤心外王父,三黜坐谏争。
未为召公保,亟上丞相印。
群邪肆欺诬,不死仗元圣。
阉童裂茅土,儇子执魁柄。
十载卧江湖,赍志目不瞑。
谁言堕黄壤,庙象饰绣衮。
石椁安用营,金縢渠不信。
因知日月星,虽晦终不泯。
一旦遇雷风,浮云岂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