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室傍幽岩,积书于其里。
岩可擅佳名,大固括小耳。
岁乃一再来,枕经而葄史。
可因悟诲咻,了识无达理。
戴席与边笥,笑盖不如此。
筑室傍幽岩,积书于其里。
岩可擅佳名,大固括小耳。
岁乃一再来,枕经而葄史。
可因悟诲咻,了识无达理。
戴席与边笥,笑盖不如此。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隐居山岩,筑室藏书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哲学意味。
首句“筑室傍幽岩”,诗人选择在幽静的山岩旁建造居所,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氛围。接着,“积书于其里”则点明了居所内的主要活动——藏书、读书,体现了诗人的文化追求和对知识的热爱。
“岩可擅佳名,大固括小耳”两句,以岩洞的大小比喻知识的深广,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尊重。“岁乃一再来,枕经而葄史”则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在书海中遨游的情景,通过阅读经典书籍来丰富自己的学识,增长智慧。
“可因悟诲咻,了识无达理”两句,诗人借由阅读领悟到教诲和训导的重要性,认识到知识的无限性和理解的深度。最后,“戴席与边笥,笑盖不如此”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过去生活(可能是指世俗生活的束缚)的告别,以及对当前自由自在、沉浸在书海中的生活的满足和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和藏书读书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思和文化韵味的作品。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