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操刚明与俗乖,溪山亦复外形骸。
子狂正作岂矫世,我醉欲眠聊纵怀。
勇赋一归尤果决,光寒千丈不沉埋。
从来林下何曾见,仅有先生闼可排。
特操刚明与俗乖,溪山亦复外形骸。
子狂正作岂矫世,我醉欲眠聊纵怀。
勇赋一归尤果决,光寒千丈不沉埋。
从来林下何曾见,仅有先生闼可排。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名为《复斋奚左藏挂冠(其二)》。诗中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形象,他坚守独立的人格,不为世俗所拘束,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诗中通过“特操刚明与俗乖”表达了这位隐士与众不同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他不随波逐流,坚持自我。
接着,“溪山亦复外形骸”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这位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他仿佛与山水融为一体,超脱于尘世之外。诗人通过“子狂正作岂矫世,我醉欲眠聊纵怀”这两句,展现了隐士的自由洒脱,他或许看似狂放不羁,实则并非刻意矫饰,而是出于内心的真性情流露;而“我醉欲眠聊纵怀”则表现了他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醉酒后便躺下休息,任凭心绪自由流淌。
“勇赋一归尤果决,光寒千丈不沉埋”两句,赞美了隐士坚定的决心和高洁的品质。他勇于回归自然,这种决定是果断而坚决的;同时,他的精神如同寒光万丈,即使在黑暗中也不被埋没,象征着他的品格和智慧永远闪耀。
最后,“从来林下何曾见,仅有先生闼可排”表达了对这位隐士的敬仰之情。在诗人的笔下,这样的隐士形象是罕见的,只有通过这位先生的住所,才能感受到其深邃的思想和人格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认同和赞赏。
番风馀几。芳信催婪尾。
春恨逼人来,意恹恹、端难回避。
倦游无绪,病酒怯黄昏,阑怕倚,风乍起。
飞絮斜阳里。平芜目断。青到天连水。
挥泪对沧洲,欲量愁、愁深未已。
劫馀花鸟,物候倍惊心,湖海思。霜鬓底。
争奈江山美。
半奁秋色。叹沧江散发,旧情何极。
尚记省、西子西湖,按多丽清歌,翠寒珠滴。
画舸鸱夷,怕难买、越娃心力。
尽长门赋笔,未抵茂陵,枉费词墨。微波漫申怨抑。
正须眉映绿,天镜涵碧。
自误约、桃叶桃根,等双桨来时,泪已沾臆。
古驿梅迟,恨暗绕、江城吹笛。
便今宵、梦中见了,梦回更忆。
愁倚危亭,禁城西角,恨压暮山无语。
千顷琼瑶供碎踏,那辨凫潭龙树。花宫鲸杵。
韵落三叠单于,敲寒摇梦声酸楚。
谁道去天三百,偏迷归路。
不知是月是霜,是花是絮。兜罗肤寸承步。
又疑是、流云沈羽。倩谁款、玲珑珠户。
怕回雪、尊前罢舞。藐姑骑鹤轻飞去。
问玉戏人间,留仙旧曲今能否。
今夕鹣鹣,明朝燕燕,挑灯絮语秦邮。
陇首芳梅,暗香不到扬州。
一条灞水清于剑,问可能、割断离愁。话前游。
和靖姻盟,是几生修。
红闺渲染伤春稿,笑鹤声天上,一一能偷。
月淡天低,心睡陇水东流。
美人胎息花之画,玉田词、重上矾头。卷帘钩。
纵有斜阳,未碍登楼。
小颦翠敛。慵对晚镜,深闭秋馆。
黄菊篱短,与花比瘦,西风动罗幔。杏笺写满。
香茗俊句,都似明远。羁思悽婉。
记曾叠骑,桑乾水平岸。
古锦袭诗本,强为萧郎拈绣线。
不似向时朝霞生酒面。待蕙草中庭,尽茁花箭。
曲房重见。又酌酒弹棋,玉局猧乱。
对明窗、青编重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