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远为客,一身归计深。
尘沙日翳翳,雨雪夜阴阴。
喜色开南信,悲怀动北琴。
感时须寂寞,何独少陵心。
岁暮远为客,一身归计深。
尘沙日翳翳,雨雪夜阴阴。
喜色开南信,悲怀动北琴。
感时须寂寞,何独少陵心。
此诗描绘了一种深秋寒冬时节的愁苦与孤独,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岁暮远为客,一身归计深”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游子之情和归乡的心愿,但却因距离遥远而无法实现,只能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接下来的“尘沙日翳翳,雨雪夜阴阴”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尘土飞扬,加上连绵的雨雪,让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片灰暗与寒冷之中。这不仅是景物的描述,更是诗人心境的映射。
“喜色开南信,悲怀动北琴”显示了诗人的复杂情感。面对佳音佳讯,内心会涌现出喜悦之色;但当思绪万千,悲从中来,便会拿起琴来抒发胸中的块垒。这南信与北琴,或许代表着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往事,更深化了诗人情感的复杂性。
最后,“感时须寂寞,何独少陵心”则是对历史、时间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感慨。面对岁月的流逝与个人的孤独,诗人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寂寞和凄凉。而“何独少陵心”中的“少陵”代指唐代诗人杜甫,诗人通过这种提法表达了自己与古人相似的孤寂之情,以及对历史的共鸣。
总体而言,此诗语言简洁而含蓄,意境深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性和心声,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普遍情感,是一首集愁苦、孤独与历史感慨于一身的佳作。
名利场中化君子,偶得延平二高士。
王子好谈兼好行,行如不及谈如倾。
此生根蒂果安在,宁复计校枯与荣。
纪子忘知更忘说,行所当然孰云别。
坐间自有雷霆声,何事区区论标月。
二子躬行人所稀,但恐东野无由随。
香炉峰前几时过,兴龙禅师故乡老。
草堂夜话灯影寒,瞬息春风我先到。
旷野饮绿水,往往如具区。
尉氏得此景,赐民非自娱。
想成独乐戒,故能与民俱。
阮籍方外豪,徘徊顾梁都。
亦恐感嘉惠,岂特怀壮图。
逸兴果何类,茫茫谁与拘。
度量贮天汉,岂不容葭芦。
兴废未始定,陵谷俄已殊。
昔为凫鹥乡,今为狐鼠庐。
厚泽瘗膏壤,能复滋耕夫。
得利已足喜,怀古安用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