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历庚申事,分明在眼前。
讲和如有弊,飞渡定无船。
北使三千里,真州十四年。
酿成亡国恨,一部福华编。
历历庚申事,分明在眼前。
讲和如有弊,飞渡定无船。
北使三千里,真州十四年。
酿成亡国恨,一部福华编。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董师谦的《钱塘怀古(其一)》,通过对庚申年间的历史事件的回忆,诗人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历历庚申事,分明在眼前"开篇点明了诗人对往事的记忆犹新,仿佛历历在目。接下来的"讲和如有弊,飞渡定无船"暗示了和平协议可能存在隐患,暗示战争可能随时爆发,而"北使三千里,真州十四年"则描绘了长距离的使者往来和长时间的战乱持续,反映了局势的动荡不安。
最后两句"酿成亡国恨,一部福华编"直指这些历史事件导致了国家的衰败和悲剧,将整个历史过程比喻为一部充满悲痛记忆的史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历史沉痛教训的深刻理解。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历史的警示意义,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历史反思价值。
青山缭神京,佳气溢芳甸。
林亭去天咫,万状争自献。
年多嘉木合,春晚馀花殿。
雕阑留戏蝶,藻井语娇燕。
退食鸣玉珂,友于此终宴。
钟鼓乐清时,衣冠集群彦。
朝市尘得侵,图书味芳远。
纷华虽在眼,道胜安用战。
初心良已遂,雅志由此见。
何事江海人,山林未如愿。
一年佳景,又新橙快意,重呼醽醁。
争奈情人垂信约,误听几番风竹。
□□□□,鱼沉雁香,懒听相思曲。
少年狂梦,黄粱早已先熟。
烈士壮心犹在,唾壶敲碎,此恨何时足。
太息旧交风雨散,大半已归鬼箓。
对酒凄凉,欲□谁诉,唤起苍虬玉。
捶床大叫,为予更剪明烛。
西湖不近上林隈。问江梅。定谁栽。
莫是冥鸿,衔子远飞来。
紫陌游人多不识,但惊看,青天霁,一树开。
独有使君怜寂寞,为持杯。能几回。
玉纤横管东风外,落日楼台。
不恨明朝,飞雪满苍苔。
恨杀南溪调鼎手,恐迟暮,到而今,霜鬓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