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衣澹澹漓江晓,海鹤形神秋更闲。
太史南观曾禹穴,弥明西下自衡山。
藜灯今雨更生馆,道气多时老子关。
古庾梅花看不足,须君新赋远游还。
素衣澹澹漓江晓,海鹤形神秋更闲。
太史南观曾禹穴,弥明西下自衡山。
藜灯今雨更生馆,道气多时老子关。
古庾梅花看不足,须君新赋远游还。
此诗由明代诗人黄衷所作,《再赠梅轩》一诗,以细腻笔触描绘了素衣人在漓江晨曦中的静谧景象,以及海鹤在秋日里更为悠然的姿态。诗中巧妙地融入了历史人物的典故,如太史南观与禹穴、弥明西下与衡山,既增添了诗文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素衣澹澹漓江晓”,开篇即以淡雅之色勾勒出清晨漓江的宁静之美,素衣人仿佛融入了这自然之中,与江水、晨光和谐共存,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海鹤形神秋更闲”,继而描绘了海鹤在秋日里的悠闲自在,其形象与漓江晨景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太史南观曾禹穴,弥明西下自衡山”,这两句巧妙地引用了历史典故,将现实与历史融合,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深度,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思考与追求。
“藜灯今雨更生馆,道气多时老子关”,这里通过描述藜灯在雨中的场景,以及道家文化的象征,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向往和追求。
“古庾梅花看不足,须君新赋远游还”,最后两句以梅花为喻,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和期待,希望友人能创作出更多佳作,如同梅花般高洁,同时也有着对远方游历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是明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
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
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
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
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
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
疏通畦陇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
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
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馀芳泪满衣。
阳关多古调,无奈醉中闻。
归梦吴山远,离情楚水分。
孤舟经暮雨,征路入秋云。
后夜同明月,山窗定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