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高门大道边,东风愁锁绿杨烟。
大儿已入滇池戍,嫠妇空耕陇上田。
寂寂高门大道边,东风愁锁绿杨烟。
大儿已入滇池戍,嫠妇空耕陇上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又深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乱年代普通人家的悲苦生活。首句“寂寂高门大道边”以静谧的氛围开篇,暗示了故事背景的宁静与高雅,然而“寂寂”二字却透露出一丝不寻常的冷清,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接着,“东风愁锁绿杨烟”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东风赋予了愁绪,使得原本就充满哀愁的环境更加沉重,绿杨烟雾仿佛也笼罩着一层忧郁的色彩。
接下来,“大儿已入滇池戍”直接点明了家庭成员的命运,大儿子远赴边疆守卫国家,这一行为虽然体现了对国家的忠诚,但同时也意味着家庭的分离和未知的风险,给家中留下了无尽的牵挂和担忧。最后,“嫠妇空耕陇上田”则将视角转向了留守在家的妻子,她独自一人在田间劳作,既表现了女性的坚韧与独立,也反映了战争带给家庭的沉重负担和生活的艰辛。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对普通家庭的影响,以及人性在困境中的坚韧与无奈。诗人吕诚以朴素的语言,传达出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情感真挚,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