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步匡庐最上头,紫阳书院也淹留。
幽寻未遍神仙窟,远谪还来山水州。
天上羲和奔日驭,人间蛮触战蜗牛。
回思五老长如旧,顾我萧条鬓易秋。
曾步匡庐最上头,紫阳书院也淹留。
幽寻未遍神仙窟,远谪还来山水州。
天上羲和奔日驭,人间蛮触战蜗牛。
回思五老长如旧,顾我萧条鬓易秋。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祁顺所作的《次丘时雍登庐山》。诗中描绘了诗人登临庐山的壮丽景象与深邃感悟。
首联“曾步匡庐最上头,紫阳书院也淹留。”开篇即以“匡庐”点明地点,庐山别称匡庐,诗人曾在此最高处漫步,随后又逗留于紫阳书院,展现了一段悠然自得的时光。
颔联“幽寻未遍神仙窟,远谪还来山水州。”诗人深入探索,未尽览神仙洞府之奇,却因某种原因远谪他乡,再次来到这山水环绕的州县,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生活变迁的感慨。
颈联“天上羲和奔日驭,人间蛮触战蜗牛。”运用比喻手法,将太阳神羲和驾驭日车在天空中奔驰,与人间微小的争斗形成对比,寓意着宇宙间的宏大与人类生活的渺小,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尾联“回思五老长如旧,顾我萧条鬓易秋。”诗人回首往昔,五老峰依旧巍峨,而自己却已两鬓斑白,岁月无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青春不再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庐山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深度的佳作。
西风吹海月,万里散银山。
裴褢清夜席,照君如玉颜。
玉颜愿长保,日月逝不閒。
如何言别遽,不念相逢艰。
金尊斟绿醅,为唱古阳关。
男儿非藤木,安得相附攀。
君有江上宅,青山绕如环。
朝望江云起,暮入江云閒。
云开江路尽,山月照君还。
一峰海涌多奇石,往往清泉出石隙。
龙宫雁塔据霞标,下瞰溪田万顷碧。
我昨登临畅远襟,拈吟曾倚苍岩柏。
道复此卷真传神,墨沈犹分翠微色。
贉尾联吟传石川,无限深情寄今昔。
讵料摩挲尺幅时,早非唱和当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