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古风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

胡为不讫功,馀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

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

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

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

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河似剪纸,决壅同裂帛。

渗作膏腴田,蹋平鱼鳖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

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水的壮观景象和禹的伟大功绩,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治理水患的关切。语言雄浑,想象丰富,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在描写江水时,诗人用“浩浩无旦夕”、“长波逐若泻”等词语形容江水的奔腾不息和巨大无边,给人以动荡之感。同时,通过“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表达了对禹王治水功绩的赞颂。

在诗中,导岷艰远、距海无咫尺的描写,又突显了江水流经之地的险峻和广阔。并且通过“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等句子,展现出自然景观间壮丽对比。而“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则是对江水深邃与波涛壮观的生动描绘。

诗人在最后部分通过“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等语句,表达了对于水患频仍和人民生活困难的忧虑,并通过“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表达了对古代治水英雄的怀念和敬仰。最后,诗人设想如果禹王复生,能够解决当时的水患问题,体现出诗人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心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也透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关怀。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过王右丞书堂二首

澄潭昔卧龙,章句世为宗。
独步声名在,千岩水石空。
野禽悲灌木,落日吊清风。
后学攀遗址,秋山闻草虫。
万树影参差,石床藤半垂。
萤光虽散草,鸟迹尚临池。
风雅传今日,云山想昔时。
感深苏属国,千载五言诗。

(0)

和茅山高拾遗忆山中杂题五首·胡山

犬入五云音信绝,凤楼凝碧悄无声。
焚香古洞步虚夜,露湿松花空月明。

(0)

和茅山高拾遗忆山中杂题五首·山邻

石桥春涧已归迟,梦入仙山山不知。
柱史从来非俗吏,青牛道士莫相疑。

(0)

宿寿安甘棠馆

行人方倦役,到此似还乡。
流水来关外,青山近洛阳。
溪云归洞鹤,松月半轩霜。
坐恐晨钟动,天涯道路长。

(0)

愤惋诗三首(一作刘禹锡诗,题作怀妓)

宝钗分股合无缘,鱼在深渊日在天。
得意紫鸾休舞镜,断踪青鸟罢衔笺。
金杯倒覆难收水,玉轸倾欹懒续弦。
从此蘼芜山下过,只应将泪比黄泉。
鸾辞旧伴知何止,凤得新梧想称心。
红粉尚存香幕幕,白云将散信沈沈。
已休磨琢投泥玉,懒更经营买笑金。
愿作山头似人石,丈夫衣上泪痕深。
旧尝游处遍寻看,睹物伤情死一般。
买笑楼前花已谢,画眉窗下月空残。
云归巫峡音容断,路隔星河去住难。
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0)

拟权龙褒体赠鄠县李令及寄朝右(李令因之休

鄠县李长官,横琴膝上弄。
不闻有政声,但见手子动。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