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毡诵习贵心坚,晷继三冬念勿迁。
屏去俗情徵实学,阐来新义获真诠。
诗书到熟方生妙,志气能勤始益专。
莫谓科名遗此地,蓬瀛有愿竟登先。
寒毡诵习贵心坚,晷继三冬念勿迁。
屏去俗情徵实学,阐来新义获真诠。
诗书到熟方生妙,志气能勤始益专。
莫谓科名遗此地,蓬瀛有愿竟登先。
这首诗赞美了文石书院诸生在学习上的坚韧与专注。诗人以“寒毡诵习”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学子们在寒冷中坚持诵读的情景,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毅力和决心。接着,“晷继三冬念勿迁”,进一步强调时间的积累和学习的持续性,无论春夏秋冬,都应保持不变的学习热情。
“屏去俗情徵实学,阐来新义获真诠。”这两句表达了去除杂念,专心于学问追求,探索新知,获得真理的深意。诗人鼓励学子们摒弃世俗的干扰,专注于实际学问的学习,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以求得真正的理解与领悟。
“诗书到熟方生妙,志气能勤始益专。”这两句强调了熟练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勤奋努力对于专业精进的作用。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深入的理解,才能在学习中发现美妙之处,而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使学习更加专注和深入。
最后,“莫谓科名遗此地,蓬瀛有愿竟登先。”诗人在此寄语学子们,不要因为追求功名而忽视了内在的学问修养,真正的成功和成就,不仅在于科举的名次,更在于个人品德和学问的提升。表达了对学子们未来能够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期待和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学子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赞美,以及对个人成长和成功的思考,展现了清代教育理念中重视品德修养、勤奋学习、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大痴道人顾长康,平生痴绝仍画绝。
长卷当年我亦观,大略犹能为人说。
山川历历百里开,仿佛扁舟适吴越。
平林曲岸客共游,复嶂重湖天所设。
渔工樵子互出没,定有高人在岩穴。
墨沈淋漓拾未能,信得画家山水诀。
为人说此亦徒然,把笔安能指下传。
对本临模未为苦,运思想象谁能专。
晴窗设色手自改,输与吾乡沈石田。
小径升堂新筑沙,退朝无事还私衙。
谁移雪岭入我屋,老眼白日疑昏花。
坐游未觉足力倦,倏过野店仍山家。
浅溪舟胶集冻鸭,空谷屦响翔饥鸦。
狂风入林一搅动,零落玉蕊兼珠葩。
此时谁扫林下白,急欲往煮僧房茶。
忽然仰面见高寺,扣户还须持马挝。
长安十年走薄宦,对此似将尘土爬。
西湖寻僧天欲雪,苏子故事今人嗟。
清虚旧韵更可借,捧砚独无王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