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寒竹箭犹扬越,笛散梅花已汉关。
小月阵前云出海,骨都营外火连山。
江边玉帐楼船度,马上金钱御府颁。
百尺朝台两铜柱,汉家何日拓南蛮。
胶寒竹箭犹扬越,笛散梅花已汉关。
小月阵前云出海,骨都营外火连山。
江边玉帐楼船度,马上金钱御府颁。
百尺朝台两铜柱,汉家何日拓南蛮。
这首《南中塞上曲》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和紧张的军事氛围。开篇“胶寒竹箭犹扬越,笛散梅花已汉关”,以“胶寒”、“竹箭”、“扬越”、“笛散”、“梅花”等意象,营造出边塞的寒冷与辽阔,笛声悠扬,仿佛穿越了梅花盛开的汉关,引人入胜。
接着“小月阵前云出海,骨都营外火连山”,通过“小月”、“云出海”、“骨都营”、“火连山”等形象,展现了战场上的紧张局势和激烈的战斗场面,云海与烽火交织,战事之激烈可见一斑。
“江边玉帐楼船度,马上金钱御府颁”,描绘了军队行进的壮观景象,江边的玉帐中指挥若定,楼船渡江,而士兵们骑马奔腾,御府的金银赏赐随行,彰显了军功的荣耀与奖励的慷慨。
最后“百尺朝台两铜柱,汉家何日拓南蛮”,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领土扩张的渴望,百尺高的朝台两侧立着铜柱,象征着边疆的稳固与国家的强盛,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汉家何时能彻底征服南方蛮族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边疆的壮美与战争的残酷,以及诗人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强盛的深切期盼。
镜背花寒,井眉瓶坠,玉烟摇曳空帷。
叹从今萧寺,长掩秋扉。
生前已当空花看,纵埋香、未是凄其。
佛堂深闭,猧儿惊起,碎了琉璃。临水自结茅茨。
记泼醅江面,曾照罗衣。甚青山似剑,不似蛾眉。
无人解画桃花面,祇秋棠泪脸同伊。
断肠诗句,断肠花色,并作相思。
雪浪湖边藓色斑。披襟围坐一开颜。
共参革命千秋业,也许浮生半日閒。
诗斗捷,茗分甘。轻车更载菊花还。
精诚不为分离隔,话到忠邦意已关。
吊影幽蛩,舞风寒翠,助哀吟、偏在长夜。
掩珠栊、依稀旧日情话。
姮娥不似旧情浅,尚徘徊、清光穿罅。
此境漫说凄凉,离人更难堪也。殊方地,应自诧。
撼枕尽涛声,怒雷翻押。天黑云昏,那见丽秋如画。
到此定怀乡国,身如在、蕉窗荷榭。
为君忆、宋玉招魂,蛮笺细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