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龙果何物,变化在斯须。
嘘气云雾蒸,下雨泽九区。
差差喉下鳞,婴之能杀躯。
那因情欲牵,豢畜同渊鱼。
应龙果何物,变化在斯须。
嘘气云雾蒸,下雨泽九区。
差差喉下鳞,婴之能杀躯。
那因情欲牵,豢畜同渊鱼。
这首诗以“应龙”为题,通过描述应龙的变化莫测和其强大的自然力量,展现了古代诗人对神秘自然现象的敬畏与想象。
首句“应龙果何物”,提出疑问,引出主题。接着“变化在斯须”,点明应龙能够瞬间变化,暗示其超凡脱俗的能力。接下来的“嘘气云雾蒸,下雨泽九区”,描绘了应龙呼气时能引发云雾弥漫,降雨遍及四方大地的壮观景象,体现了其掌控自然的力量。而“差差喉下鳞,婴之能杀躯”则进一步强调了应龙的鳞片具有致命的威力,即使是最微小的动作也蕴含着巨大的破坏力。
最后,“那因情欲牵,豢畜同渊鱼”,表达了应龙不受情感欲望的束缚,与普通生物如鱼在深渊中被豢养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应龙作为神异生物的独特性和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应龙这一神话形象的神秘与强大,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三月十九日,客行桑乾坂。
杜鹃啼一声,清泪悽以潸。
故园渺何处,万里隔云巘。
燕子三见归,我车犹未返。
杜鹃尔何来,吊我万里远。
同行二三子,相顾一笑莞。
问我此何鸟,怪我苦悲惋。
掉头不复言,日落千山晚。
唐帝失金镜,六合无光晶。
太微摇玉床,影射搀抢星。
河朔弹丸地,枭獍接踵生。
乾荦肉未寒,复有史思明。
鬼马载鬼妾,气薰草木腥。
天网何尝漏,潴宫穿湿萤。
我□过逆壤,驱车无留行。
安得踏东海,飞戈脍长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