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二,木兰开坼初。
初当新病酒,复自久离居。
愁绝更倾国,惊新闻远书。
紫丝何日障,油壁几时车。
弄粉知伤重,调红或有馀。
波痕空映袜,烟态不胜裾。
桂岭含芳远,莲塘属意疏。
瑶姬与神女,长短定何如。
二月二十二,木兰开坼初。
初当新病酒,复自久离居。
愁绝更倾国,惊新闻远书。
紫丝何日障,油壁几时车。
弄粉知伤重,调红或有馀。
波痕空映袜,烟态不胜裾。
桂岭含芳远,莲塘属意疏。
瑶姬与神女,长短定何如。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木兰花开放的景象,但诗人并没有直接去赞美这种自然美景,而是通过对比和联想,表达了一种愁绪和思念。开篇“二月二十二,木兰开坼初”,点明时间和对象,接着便转入主体情感表达,“初当新病酒,复自久离居”表现了诗人因病和远离家乡的双重烦恼。
“愁绝更倾国,惊新闻远书”中,"愁绝"指的是深沉的情绪,而"倾国"则是比喻用法,形容情感之强烈。"惊新闻远书"可能暗示着诗人对远方消息的关切和不安,这里的“新闻”可能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新闻,而是一种远方的信息或消息。
接下来的“紫丝何日障,油壁几时车”则是通过对室内物品的提问,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无奈。"弄粉知伤重,调红或有馀"中,“弄粉”可能指的是化妆,"调红"则可能是指调色,两者都与女性生活相关联,这里的“伤重”和“或有馀”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
至于“波痕空映袜,烟态不胜裾”,这里的意象丰富,“波痕”可能指的是水面的涟漪,"烟态"则是形容气氛或风格,这两者都给人以淡远和飘渺之感,而“空映袜”和“不胜裾”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最后,“桂岭含芳远,莲塘属意疏。瑶姬与神女,长短定何如。”这里的“桂岭含芳远”可能是指桂花的香气飘逸,而"莲塘属意疏"则可能是在说水中的荷花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而最后两句,则是在提问瑶姬和神女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在比喻某种超凡脱俗的情怀,这里的“长短定何如”是对这种情怀或关系的一种不确定的探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世界。
论世得师友,陶公乃其人。
清游入梦寐,庐山真夙因。
迩来二十年,浪染衣上尘。
陶公已去久,歘如空中云。
庐山如高士,可望不可亲。
坐想虎溪路,闻钟动微颦。
永怀炉峰顶,飞烟发朝曛。
羡子归故隐,兹焉毕其身。
吾意久规往,当从君问津。
弃家忽若遗,四海吴元常。
轩冕安足轻,妻孥等毫芒。
古来惟仁者,有勇故莫当。
枨也自多欲,此心焉得刚。
相君抱壮烈,慷慨志亦偿。
徒悲萧长倩,屡折终堂堂。
子居真俗间,袖手每在傍。
十载复相见,挂帆上潇湘。
我居卞峰颠,万仞凌穹苍。
何时一茅屋,共结两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