旸谷扶桑指顾间,冯夷得得报平安。
为言博望乘槎至,莫作师襄击磬看。
旸谷扶桑指顾间,冯夷得得报平安。
为言博望乘槎至,莫作师襄击磬看。
在这首诗中,刘克庄借用了古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旸谷扶桑”描绘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景象。“旸谷”意指阳光普照的山谷,“扶桑”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木,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的美好之地。诗人通过“指顾间”表达了对这片美好环境的深切向往和关注。
而“冯夷得得报平安”则是诗人对于生活在这样的理想环境中的人能得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的一种祝愿。“为言博望乘槎至”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实现这种美好生活状态的愿望。这里的“槎”是一种古代交通工具,意味着诗人渴望能够到达那样的理想之地。
最后,“莫作师襄击磬看”则是诗人对现实中的纷扰与争斗表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他不愿意像历史上的师襄(即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那样沉迷于战争和权谋之中,反而希望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不去关注那些世俗纷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描绘和向往,以及对现实纷扰的超脱,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平静与精神寄托的深切追求。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