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兹怀国计,卜式上边输。
表里施丹戟,题门赐宠符。
淳风未凋谢,华屋渐榛芜。
就食无群犬,巢林有一乌。
徒令下马客,感事问田夫。
卫兹怀国计,卜式上边输。
表里施丹戟,题门赐宠符。
淳风未凋谢,华屋渐榛芜。
就食无群犬,巢林有一乌。
徒令下马客,感事问田夫。
此诗《过朱义民里》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通过描绘过访朱义民里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对国家兴衰、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与感慨。
首句“卫兹怀国计”,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国家政策的关切与思考。接着,“卜式上边输”一句,借用了卜式献粮的故事,暗喻有人为国家奉献物资,表达了对无私奉献者的敬意。
“表里施丹戟,题门赐宠符”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国家给予贡献者的荣誉与表彰,同时也暗示了国家对于忠诚与贡献的认可与奖励机制。
然而,“淳风未凋谢,华屋渐榛芜”两句转折,诗人由赞美转向忧虑,指出虽然国家的传统美德尚未完全消失,但繁华的居所却逐渐荒废,隐含了对社会变迁与道德滑坡的担忧。
“就食无群犬,巢林有一乌”两句,以动物的生存状态来比喻人类社会的现状,群犬无食象征着百姓生活的艰辛,孤乌筑巢则暗示了社会的孤独与无助。
最后,“徒令下马客,感事问田夫”两句,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只能向过路的行人询问,反映了诗人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朱义民里的访问与观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入思考,以及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诗人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圜凿不受枘,樛枝岂为辐。
况有终南行,白华蔓空谷。
曾参著儿冠,虞氏就养屋。
渴借桑门瓜,甘怀洞庭橘。
昔有棒檄生,色喜逮亲育。
今我亦何为,但指风与木。
蓬池畜嘉鱼,得为亲釜熟。
迎养曷不可,遽尔返邦族。
白衣虽改绣,披之当莱服。
碧山张学士,当此悔解幞。
天凉卖浆稀,官邸日不足。
临朝思贻鞭,无马堪竞逐。
但咏《南陔》诗,双泪下簌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