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鹅湖寺·其二》
《鹅湖寺·其二》全文
宋 / 喻良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水鸟飞来一问津,璧宫珠塔便红尘。

开基古佛留遗像,直日奇峰列众宾。

芋火拥残知永夜,霜钟递起向初晨。

川徒渺渺驱尘驾,回首林前愧野人。

(0)
翻译
水鸟飞来询问渡口,华丽宫殿如明珠塔立于红尘之中。
古老的佛寺奠基时留下的遗像,奇特的山峰排列着众多宾客。
篝火照亮夜晚,寒霜中的钟声传递着黎明的到来。
河流浩渺,人们驱车前行,尘土飞扬,回头看向树林,对野人生活感到惭愧。
注释
水鸟:指在水边飞翔的鸟类,可能象征着问询者。
津:渡口,这里指寻求答案或指引的地方。
璧宫:形容华丽的宫殿。
珠塔:比喻宫殿的华美,如明珠般璀璨。
红尘:指世俗世界,繁华之地。
开基:开始奠基,指寺庙的建立。
古佛:古老的佛像,可能指寺庙的历史。
遗像:遗留下来的画像。
直日:正午时分,阳光直射。
奇峰:奇特的山峰。
芋火:用芋头燃烧的火,可能指野外的篝火。
永夜:漫漫长夜。
霜钟:寒冷季节的钟声。
初晨:黎明。
川徒:过河的人们。
渺渺:形容水流广阔或人群众多。
尘驾:尘世间的车马。
愧:感到惭愧。
野人:可能指回归自然的人,也可能是诗人自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鹅湖寺的景象,以水鸟问津开篇,暗示寺庙远离尘嚣。"璧宫珠塔"形象地描绘了寺内的建筑,与红尘形成对比,表现出寺庙的清净与超凡。"古佛遗像"和"奇峰列众宾"则展示了寺庙的历史底蕴和自然景观的壮观。

夜晚,"芋火拥残"象征着僧人们围炉夜话,度过漫长的黑夜;而"霜钟递起"则预示着黎明的到来。诗人乘舟远行,感叹"川徒渺渺",表达了对尘世生活的疏离感。最后,他回首林前,自谦为"愧野人",流露出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与自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鹅湖寺的宁静与诗人的心境,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禅意与人文情怀。

作者介绍

喻良能
朝代:宋

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
猜你喜欢

卜岁聊凭六壬课,有生未识五辛盘。

幸有渔樵同此乐,苦无车马自相諠。

几点飞花芳径雨,一双新燕荻帘风。

茭白生苗藏蛤地,桑黄含椹浴蚕天。

(0)

芙蓉摇风柳挂月,醉来健倒梨花堆。

(0)

立春盛雪戏作

玉漏城头报打春,连宵积雪蔽园林。

颁春亭畔千夫扫,鼓角楼前五尺深。

老守拈香几坠笏,营军攘土胜争金。

击鞭不见牛踪迹,旋叱衙兵拨雪寻。

(0)

莺啼序

鸳帏麝熏顿冷,忍重窥牗户。

梦缘短、花落鹃啼,坐惜长簟催暮。

弄红豆、何人记曲。回肠宛转相思树。

甚兰房翻似,离亭淡烟飞絮。

屈指频年,故里道梗,尚南天掩雾。

话前事、娥月含嚬,眼穿江上鱼素。

耿无眠、深更漏咽,帕罗湿、愁丝千缕。

枉叮咛,莲舫同游,锦泾鹓鹭。

萍踪暗想,片叶天涯,几回趁雁旅。

鹤去远、笛楼吹罢,夏口遄归,又逐扁舟,陡河听雨。

鸾骖信杳,蜂衙香散,翩然春水凌波袜,唤归禽、柳色甘棠渡。

从看倚竹,牵萝半萼青灯,澹泊肯厌乡土。

安居自适,履迹闲园,待艺庥沤苎。

奈几载、悲笳传恨,病骨攲床,浣泪单衫,退红羞舞。

中秋近也,灵丹无验,优昙开好还易萎,动哀吟、华表谁家柱。

他时青鸟飞回,鬓雪韦郎,倩魂记否。

(0)

祝英台近

舞山香,翻水调,檀板为谁拍。

小谱亲题,曾倩画眉笔。

几回月上雕栏,停针倦绣,闲听我、梅边吹笛。

粉奁侧。当日藤角裁笺,脂痕尚沾湿。

红豆重拈,乐事总陈迹。

待凭曲里哀蝉,仙山飞去,替说与、酒醒今夕。

(0)

金菊对芙蓉

山渌栖烟,城阴卧水,半湖冷画秋容。

奈湖波清浅,不似秋浓。

多情风信天边下,问故人、何处芳踪。

佩声依约,知他见否,月桂香中。追念往事朦胧。

早齐纨泪黦,并剪尘封。过虚堂悄悄,履踪谁同。

思君只有兰衾梦,但梦来、未抵相逢。

向无眠夜,金徽怨曲,弹与疏蛩。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