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章今世成何用,风雅如君始可谈。
气蔼芝兰人入座,心清水月佛同龛。
百年史迹归尘莽,廿载诗工辨苦甘。
健手扶轮推后起,光芒永夕望东南。
词章今世成何用,风雅如君始可谈。
气蔼芝兰人入座,心清水月佛同龛。
百年史迹归尘莽,廿载诗工辨苦甘。
健手扶轮推后起,光芒永夕望东南。
这首诗《赠李少庵君》由清代诗人王松所作,通过对李少庵君的赞美,展现了对风雅之士的推崇与敬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李少庵君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的高度赞扬。
首联“词章今世成何用,风雅如君始可谈”,开篇即提出了对当今文坛现状的反思,认为在浮躁的时代背景下,唯有像李少庵君这样的风雅之士的作品才值得深入探讨。这里将李少庵君的风雅比作是稀缺的珍宝,突出了其作品的独特价值。
颔联“气蔼芝兰人入座,心清水月佛同龛”进一步描绘了李少庵君的人格魅力。芝兰在这里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心清水月则寓意着内心的纯净与清明,如同佛家所说的般若智慧。这两句诗通过形象的比喻,赞美了李少庵君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人格上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颈联“百年史迹归尘莽,廿载诗工辨苦甘”则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李少庵君的贡献。百年史迹归于尘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而“廿载诗工辨苦甘”则强调了李少庵君在文学创作上的坚持与付出,无论是创作过程中的艰辛还是最终作品的甜美,都值得被铭记和品味。
尾联“健手扶轮推后起,光芒永夕望东南”是对李少庵君作为前辈的肯定,他如同一位引路人,以自己的努力和成就激励后来者,为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光芒永夕望东南”也寄托了对李少庵君未来影响力的期待,希望他的影响力能够长久地照耀在文学的东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少庵君的赞美,不仅表达了对个人才华的欣赏,更体现了对风雅文化的推崇以及对文学传承的重视。
傅粉临妆,凝脂扶醉,上巳初晴时序。
嫣然欲笑,澹不胜情,如对玉人三五。
曾记愔愔画廊,把酒看伊,燕憎莺妒。
怕匆匆开落,传神摹艳,要春留住。
谁信道、愁入芙蓉,芒生荆棘,一霎催花风雨。
楼台泡影,翰墨沧桑,忍忆那回尊俎。
不是天台梦游,自出山来,恁时归去。
问仙源鸡犬,总难忘却,画图重补。
村与云深,路随香远,闲鸥三两寻到。
暗水通桥,疏篁阴屋,世外人家春早。
篱落横琴坐,乍惊起、空山幽鸟。
醉看万玉成烟,一轮红衬残照。
何事天涯倦旅,偏岁暮未归,信音绵缈。
月里元宵,雪前人日,孤负旧游怀抱。
愁听江城笛,总簸弄、相思清晓。
一度花期,匆匆还又过了。
鬼也仙乎,绰约因依,风前细腰。
记珠帘偷度,如云渐远,粉墙遮住,似月难招。
独帐灯残,离筵酒醒,长夜能经几次销。
无人处,认相思庭院,芳径斜抄。苗条倩影难描。
但趁著、游丝过灞桥。
被竹声带起,微闻金佩,花阴吹转,惯怯琼箫。
瑟瑟惊秋,悠悠成梦,一剪湘兰泣楚骚。
红窗静,怕紫烟飞去,好护冰绡。
游人合是风吹聚。共领略、林泉趣。
四围山色飞来,都被酒杯承去。水外烟痕烟外树。
衬数点、画中楼宇。随意放中流,好寻他鸥鹭。
木兰船系垂杨渡。正红衣、隔秋浦。
两般酒气花香,别有醉人心处。
古岸日斜蝉自语,被一片、绿阴遮住。
载得晚凉归,响几声柔橹。
篷窗容与,载酒寻芳,趁雨晴烟晓。
山南山北,千万树、疏密横斜都好。
香随风远,渐透入、绮裙罗抱。
绕曲亭、面面清流,替写绿衣仙照。
偶然客路勾留,但草草游春,野鹤应笑。
衫痕鬓影,飘飏处、一路轻寒难扫。
故园溪上,想今日、也应开了。
问水房、九折红栏,可有玉钗人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