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人稀独路小,重云欲塞劲风扫。
脚跟败叶枯警秋,眉底微岚清揭晓。
谁知天色当暮时,疾鸟过天无一迟。
不深涧曲已如墨,最上峰头略有晖。
鸟尽天冥远钟响,我以孤心收万象。
暗疑海气束波涛,低见星河压草莽。
醉僧携烛岩缺行,顾我而笑还相惊。
世间万事那可道,风雨空山有甲兵。
荒山人稀独路小,重云欲塞劲风扫。
脚跟败叶枯警秋,眉底微岚清揭晓。
谁知天色当暮时,疾鸟过天无一迟。
不深涧曲已如墨,最上峰头略有晖。
鸟尽天冥远钟响,我以孤心收万象。
暗疑海气束波涛,低见星河压草莽。
醉僧携烛岩缺行,顾我而笑还相惊。
世间万事那可道,风雨空山有甲兵。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冷而壮丽的山间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句“荒山人稀独路小”,开篇即点明了环境的荒凉与孤独,一条小径蜿蜒在无人问津的荒山上,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氛围。接着,“重云欲塞劲风扫”一句,通过描绘乌云密布、狂风肆虐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险峻与恶劣,同时也预示着自然界的威力与不可预测性。
“脚跟败叶枯警秋,眉底微岚清揭晓”两句,将视角转向脚下与远处,败叶枯萎,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微薄的雾气在晨光中渐渐散去,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循环更替。
“谁知天色当暮时,疾鸟过天无一迟”描绘了黄昏时刻,疾鸟掠过天空,似乎在匆忙归巢,反衬出天地间的寂静与孤独。而“不深涧曲已如墨,最上峰头略有晖”则通过深涧与峰顶的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层次感与丰富性,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与希望的存在。
“鸟尽天冥远钟响,我以孤心收万象”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时的孤独与深思,以及对宇宙万物的感慨。接下来的“暗疑海气束波涛,低见星河压草莽”两句,通过想象大海的气势与星空的辽阔,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
“醉僧携烛岩缺行,顾我而笑还相惊”描绘了一位醉态朦胧的僧人手持蜡烛,在岩石间行走的情景,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超脱与自由。最后,“世间万事那可道,风雨空山有甲兵”则以简练的语言总结了对世事的无奈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