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厌五季腥,时复一扫之。
存者旦暮人,焉能辨华夷。
冯公岂不伟,于节安所施。
信心白刃间,荣贵保期颐。
千秋蒙垢污,所救亦不訾。
二石一海鸥,古称图澄师。
儒者所不道,西竺将取斯。
天厌五季腥,时复一扫之。
存者旦暮人,焉能辨华夷。
冯公岂不伟,于节安所施。
信心白刃间,荣贵保期颐。
千秋蒙垢污,所救亦不訾。
二石一海鸥,古称图澄师。
儒者所不道,西竺将取斯。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作品《题阙》(其八十五),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中开篇“天厌五季腥,时复一扫之”表达了对乱世的感慨,以及对历史更迭的自然规律的理解。“存者旦暮人,焉能辨华夷”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性本质的探讨,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终究难以彻底区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
接着,“冯公岂不伟,于节安所施”提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冯公,表达了对英雄行为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在特定环境下,英雄行为的价值和意义何在的问题。“信心白刃间,荣贵保期颐”进一步强调了信念的力量,在生死存亡之际,保持内心的坚定,能够守护个人的尊严与荣誉。
最后,“千秋蒙垢污,所救亦不訾”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价,即使历经千年,仍可能被误解或污名化,但其所做出的贡献和牺牲是不可忽视的。“二石一海鸥,古称图澄师”引用了古代的典故,通过海鸥与石头的比喻,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儒者所不道,西竺将取斯”则体现了诗人对于不同文化价值的包容态度,认为东西方的文化各有其独特之处,不应以偏概全。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性、信仰、文化多样性的深刻洞察与思考,语言深沉而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王母过八十,而姑六十强。
共以迎春酒,兹为献寿觞。
姑来寿王母,綵服诸父行。
入门各自媚,有如三凤凰。
挟有八九雏,于姑亦称王。
王母颔姑喜,岁月暗记量。
若也初生辰,兹辰正相望。
一粲受孙子,为姑合酬将。
岁岁春风吹,为姑开北堂。
北堂姑自开,承欢均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