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蜀山渡口守潮》
《蜀山渡口守潮》全文
清 / 全祖望   形式: 古风

停挠蜀山头,梦入蜀冈尾。

浙东之淮东,行役于焉始。

蜀道邈三峨,迢迢六千里。

蚕丛与鱼凫,寥天阻南纪。

岂有风马牛,而忽通神髓。

命名自独峰,附会真无理。

吁嗟蜀道难,不独三峨里。

何如卧蜀山,饱看江霞绮。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蜀山渡口的感慨与思考。开篇“停桡蜀山头,梦入蜀冈尾”,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站在蜀山之巅,仿佛进入了梦境般穿越到蜀冈的尽头,营造了一种超脱现实、心灵遨游的意境。

接着,“浙东之淮东,行役于焉始”两句,点明了诗人行旅的起始地,从浙东至淮东,暗示了长途跋涉的艰辛与旅程的开始。随后,“蜀道邈三峨,迢迢六千里”进一步强调了蜀道的遥远与艰难,将读者带入了古代蜀道的险峻与壮美之中。

“蚕丛与鱼凫,寥天阻南纪”引用了古蜀国的传说,蚕丛和鱼凫是古代蜀国的两位君主,通过这一典故,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自然隔绝的感慨。“岂有风马牛,而忽通神髓”则提出了一个反问,探讨了人与自然、不同地域之间是否真的存在隔阂与不通,引人深思。

“命名自独峰,附会真无理”指出了一些地方名号的由来可能并无实质依据,充满了对命名与实际不符现象的讽刺。最后,“吁嗟蜀道难,不独三峨里。何如卧蜀山,饱看江霞绮”表达了对蜀道艰难的感叹,并提出了一种更为闲适的生活态度——在蜀山中静卧,欣赏江霞的绮丽,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蜀山渡口的描绘,以及对蜀道、历史、命名等问题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生活哲理的独特见解,语言流畅,情感丰富,富有哲思。

作者介绍
全祖望

全祖望
朝代:清   字:绍衣   号:谢山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生辰:1705-1755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猜你喜欢

春旱忽雨五绝·其二

乐岁何尝饱,春阴忽又晴。

一之其可再,四者每难并。

(0)

杂咏一百首·其四十三吕不韦

豫建无长虑,旁窥有贩心。

绝嬴由吕相,继马乃牛金。

(0)

杂咏一百首·其七田横

南面称孤贵,西京谒帝卑。

谁能如李密,更望一台司。

(0)

记小圃花果二十首·其一笑花

借问缘何事,年年带笑容。

春风无可笑,止有笑衰翁。

(0)

投诚斋·其一

省斋去国艮斋老,不独宣尼叹乏才。

试数诸公有名者,庐陵那得两诚斋。

(0)

题龙华寺壁

春事梅边动,荒江信马行。

久穷知远举,多瘦怯衣轻。

今日龙华寺,昔时黄姥城。

废兴吾已解,一醉万缘清。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