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寥寥日正长,小梅初熟亚枝黄。
午窗书引昏昏思,角簟宜开旧竹床。
院落寥寥日正长,小梅初熟亚枝黄。
午窗书引昏昏思,角簟宜开旧竹床。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庭院内的宁静与生机。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午后的慵懒与自然之美。
首句“院落寥寥日正长”,描绘了一幅夏日午后,阳光充足,庭院内显得空旷而宁静的画面。寥寥二字,既表现了环境的清静,也暗示了时间的悠长,为整首诗奠定了静谧的基调。
次句“小梅初熟亚枝黄”,将视线转向庭院中的一株小梅树。初熟的小梅果实点缀在枝头,呈现出金黄色,与绿叶相映成趣,不仅增添了色彩的对比,也预示着初夏的生机与活力。
第三句“午窗书引昏昏思”,转而描写诗人在午后的读书情景。窗外的光线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营造出一种昏昏欲睡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诗人状态的描述,也反映了夏日午后的慵懒与惬意。
最后一句“角簟宜开旧竹床”,点明了诗人休息的地点——一张旧竹床。角簟,即竹席,是夏季常用的凉具。诗人选择在竹床上休息,既体现了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也符合夏日避暑的需求。整个画面温馨而舒适,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初夏时节庭院内的宁静与生机,以及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独抱牙琴怨。忒无端、一弹再鼓,朱弦重断。
天下伤心谁此似,恨海终难填满。
叹岁月、暗中偷换。
刻烛论诗人似玉,怎匆匆、镜里空花幻。
便梦也,抑何短。翠螺眉黛红螺研。
最凄凉、一般闲却,张郎斑管。
剩有玉台酬唱稿,待付香檀梨板。
未读也、寸肠先乱。
何况痴情侬亦累,算蚕丝、未了馀生喘。
愁病味,倍偿惯。
那年人送春光去。曾几度、牵愁绪。
今年春又送人归,肠断东风不语。
莺吟燕舞,红飞绿倦,甚计相留住。
重帘依旧声声处。人去也、春无主。
年年南浦唱骊歌,极目吴江云树。
三篙初涨,一痕倩影,魂梦随君渡。
梦断江乡路。忆年时、小窗情话,共倾离绪。
一别俄惊成永诀,竟使才人黄土。
算总为、浮名耽误。
只影凄凉馀弱弟,痛联床、听雨人何处。
休再咏,断肠句。同归翻有知心侣。
料重泉、相逢话旧,应悲草露。
未遇孙阳终见弃,绝艺空得毫素。
更鹦鹉、当年曾赋。
又是禁烟时节近,叹殡宫、寂寞斜阳暮。
还剪纸,向清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