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官已不为身谋,壮岁声名动冕旒。
执法坚如于定国,活民多似富青州。
官居廊庙无遗恨,老去江湖有远忧。
试问近来诸老宿,立朝还有此公不。
入官已不为身谋,壮岁声名动冕旒。
执法坚如于定国,活民多似富青州。
官居廊庙无遗恨,老去江湖有远忧。
试问近来诸老宿,立朝还有此公不。
这首挽诗是对明代周尚书的深情悼念与高度评价。首联“入官已不为身谋,壮岁声名动冕旒”开篇即点出周尚书为官之志向高远,不仅不以个人私利为重,其壮年时的声名就已经震动了朝廷高层,展现出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影响力。
颔联“执法坚如于定国,活民多似富青州”进一步赞扬周尚书在任期间,执法公正严明,如同西汉名臣于定国一般,铁面无私;同时,他关心民生,救济百姓,效果显著,犹如宋代名臣富弼在青州的政绩,深受民众爱戴。
颈联“官居廊庙无遗恨,老去江湖有远忧”则表达了对周尚书仕途生涯的总结,他在朝廷任职期间没有留下任何遗憾,但到了晚年,却因离开官场而有了对未来的忧虑,暗示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并未因退休而减退。
尾联“试问近来诸老宿,立朝还有此公不”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周尚书高尚品德和卓越能力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在当今的朝堂之上,是否还有能够像周尚书这样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官员?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周尚书生平事迹的回顾与赞美,既展现了其个人品质的高尚,也反映了作者对其政治贡献的深切缅怀,是一首情感真挚、评价中肯的悼念之作。
平生不镊白,霜雪满鬓眉。
照水默自笑,已迫沟壑期。
慨然念归休,不计妻子饥。
渠饥亦有命,我节讵可移。
自我来桐江,实无负茕嫠。
谗波如崩山,孤迹则已危。
陆子定何人,正恐君未知。
午枕梦剡曲,秋风吹钓丝。
新历在手心怕开,日月联翩相续来。
黄金散尽自一快,白发不贷真可哀。
无为健羡广成子,千二百年终有死。
胶不可黏西去日,刀何由剪东流水。
酒无醇醨但痛饮,市酝上尊俱醉耳。
堂堂七尺死即休,不饱乌鸢饱蝼蚁。
卧龙山前秋雨晴,郑子过我如夙昔。
照人眉宇寒巉巉,悬知笔有千钧力。
镜湖岁暮霜叶空,乃闻载酒同诸公。
归来湖山皆动色,新诗一纸吹清风。
文章要须到屈宋,万仞青霄下鸾凤。
区区圆美非绝伦,弹丸之评方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