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真相弃,清贫久自忘。
苍苔缘破屋,黄叶满空床。
饭借僧厨米,灯分佛殿光。
犹馀五经笥,一任鬓为霜。
身世真相弃,清贫久自忘。
苍苔缘破屋,黄叶满空床。
饭借僧厨米,灯分佛殿光。
犹馀五经笥,一任鬓为霜。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晚秋时节,身处清贫之中的文人形象。诗人以“身世真相弃”开篇,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累的豁达心境。接着,“清贫久自忘”一句,进一步展现其淡泊名利、安于简朴生活的态度。
“苍苔缘破屋,黄叶满空床。”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不失宁静的氛围。破败的房屋上长满了青苔,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艰辛;而空床上铺满了黄叶,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饭借僧厨米,灯分佛殿光。”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寻求精神慰藉的一面。他依靠寺庙提供食物,借着佛殿的灯光读书,体现了对佛教文化的信仰以及在逆境中仍不忘求知的精神追求。
最后,“犹馀五经笥,一任鬓为霜。”诗人虽已年老,但心中仍有对学问的热爱,五经笥(装书的箱子)依然陪伴着他,即使两鬓斑白也不改其志。这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诗人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在艰难环境中保持高洁品格、坚持自我追求的精神风貌,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艺术感染力。
脩竹更深处。映帘栊、清阴障日,坐来无暑。
水激泠泠知何许,跳碎危栏玉树。
都不系、人间朝暮。
东阁少年今老矣,况樽中、有酒嫌推去。
犹著我,名流语。大家绿野陪容与。
算等閒、过了薰风,又还商素。
手弄柔条人健否,犹忆当时雅趣。
恩未报、恐成辜负。
举目江河休感涕,念有君、如此何愁虏。
歌未罢,谁来舞。
骥行千里亦何得,垂首伏枥终自伤。
松阅千年弃涧壑,不如杀身扶明堂。
士生抱材愿少试,誓取燕赵归君王。
闭门高卧身欲老,闻鸡相蹴涕数行。
正令咿嘤死床箦,岂若横身当战场。
半酣浩歌声激烈,车轮百转盘愁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