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畔新秋意寂寥,忽闻渔艇有吹箫。
村歌尽绕黄茅出,客恨难从白日销。
田舍黍苗低送雨,酒家篱落曲通潮。
旧游曾忆当年事,一夜寒灯只自挑。
水畔新秋意寂寥,忽闻渔艇有吹箫。
村歌尽绕黄茅出,客恨难从白日销。
田舍黍苗低送雨,酒家篱落曲通潮。
旧游曾忆当年事,一夜寒灯只自挑。
这首《秋夕》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何巩道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宁静画面。
首句“水畔新秋意寂寥”,点明了地点和季节,水边的秋天显得格外寂静。接着,“忽闻渔艇有吹箫”一句,以突然的音乐声打破寂静,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箫声悠扬,似乎在诉说着远方的故事。
“村歌尽绕黄茅出”描绘了乡村的热闹景象,村中的歌声环绕着黄色的茅草屋飘荡,展现出一种淳朴的生活气息。而“客恨难从白日销”则表达了游子在外的思乡之情,即使是在明亮的白天也无法消解。
“田舍黍苗低送雨”描绘了农田中成熟的黍苗在细雨中轻轻摇曳的情景,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丰收的希望。“酒家篱落曲通潮”则通过酒家的篱笆曲折通向海边,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
最后,“旧游曾忆当年事,一夜寒灯只自挑”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怀念,寒夜中独自挑灯,更显孤独与深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过往的追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孤舟了不梦邯郸,起凭阑干烟水閒。
五夜清风鸣鼓角,一天佳月悄江山。
客身憔悴衣尘黑,世路崎岖鬓发斑。
未决乘流便东下,明朝且复剑门关。
越人生长泽国兮,其操舟也若神。
有习流之二千兮,以沼吴而策勋。
寻笠泽以潜涉兮,北渡淮而会盟。
擅航乌之长技兮,水犀为之逡巡。
浮海救东瓯兮,有握节之严助。
治船习水战兮,荣衣锦于买臣。
渡浙江而誓众兮,会稽之内史。
率水棹以拒战兮,凌江之将军。
坐大船若山兮,公苗山阴之杰。
汎波袭番禺兮,季高永兴之人。
想万艘之并进兮,纷青龙与赤雀。
风帆倏忽千里兮,驾巨浪如飞云。
今竞渡其遗俗兮,习便駊以捷疾。
观者动心骇目兮,相杂袭如鱼鳞。
客曰盛哉舟楫兮,他郡孰加于越。
然同济或不同心兮,请置此而新其说。
又非他、今年晴少,海棠也恁空过。
清羸欲与花同梦,不似蝶深深卧。春怜我。
我又自、怜伊不见侬赓和。已无可奈。
但愁满清漳,君归何处,无泪与君堕。
春去也,尚欲留春可可。问公一醉能颇。
钟情剩有词千首,待写大招招些。休阿那。
阿那看、荒荒得似江南么。老夫婆娑。
问篱下闲花,残红有在,容我更簪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