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肺空浮巳字山,五门不锁洞天宽。
紫花可饵秋寻朮,红焰难埋夜见丹。
画出一牛方水草,飞来三鹄各峰峦。
仙踪寂寞高风远,谁为先生指额瘢。
玉肺空浮巳字山,五门不锁洞天宽。
紫花可饵秋寻朮,红焰难埋夜见丹。
画出一牛方水草,飞来三鹄各峰峦。
仙踪寂寞高风远,谁为先生指额瘢。
这首宋朝杨至质所作的《茅山》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茅山的自然景观与神秘氛围。
首联“玉肺空浮巳字山,五门不锁洞天宽”开篇即以夸张之笔,将巳字山比作玉肺,空灵飘渺;而五门洞天则仿佛无尽的秘境,大门常开,引人入胜。这两句既展现了山的壮丽,也暗示了其深邃的内涵。
颔联“紫花可饵秋寻朮,红焰难埋夜见丹”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植物的奇异与美丽。紫花似乎能作为秋季寻找术士的指引,而红焰在夜晚依然可见,象征着生命的不灭与神秘的力量。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奇妙,也暗含了对隐居山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颈联“画出一牛方水草,飞来三鹄各峰峦”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山中动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一牛在水草间悠然自得,三鹄(可能指天鹅)在不同山峰间飞翔,画面宁静而富有生机。这一联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静与动、地与天的元素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尾联“仙踪寂寞高风远,谁为先生指额瘢”收束全诗,表达了对仙人踪迹的追忆与怀念。仙踪虽已远去,但高风(高尚的品格或行为)犹存,留给后人无限遐想。最后一句“谁为先生指额瘢”则以疑问的形式,引人思考,暗示了寻找精神导师或指引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茅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仙人踪迹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以及对高尚品格的推崇,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