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锡游方外,丛林历几春。
息心修道者,铁脊坐禅人。
泉落岩千丈,天空月一轮。
眼前清境界,不识世间尘。
杖锡游方外,丛林历几春。
息心修道者,铁脊坐禅人。
泉落岩千丈,天空月一轮。
眼前清境界,不识世间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顾逢所作的《赠四明月岩永昌上人》。诗中描绘了一位云游四方、在深山丛林中修行的僧人形象。"杖锡游方外"写出了僧人持杖独行,远离尘世的洒脱;"丛林历几春"则暗示了他长时间的修行岁月。"息心修道者,铁脊坐禅人"进一步刻画了他专心致志、坚韧不拔的修行状态,"铁脊"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他打坐时的坚定与毅力。
后两句"泉落岩千丈,天空月一轮"运用自然景象,以壮丽的山水衬托出修行环境的清幽和寂静,同时也寓含着禅意,月光与泉水共同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最后,"眼前清境界,不识世间尘"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僧人超然物外、心境清澈的赞美,认为他在这样的环境中已经达到了忘却世俗纷扰的高远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的生活场景和内心世界,展现了禅宗修行的宁静与深远,以及诗人对其精神追求的敬仰。
白石何凿凿,苍松何历历。
吁嗟世上人,崇朝不谋夕。
安能抱一经,终岁长局蹐。
高踞要路津,咳唾惊霹雳。
天威下严霜,须臾不可测。
华亭鹤唳悲,黄犬安可得。
膏明长自煎,泉甘每先竭。
何如保良贵,千秋谁复易。
龙华劫换,问何人料理,断金零粉。
五万春花如梦过,难遣些些春恨。
帐亸春宵,枕敧红玉,中有沧桑影。
定山堂畔,白头可照明镜。
记得肠断江南,花飞两岸,老去才还尽。
何不绛云楼下去,同礼空王钟磬。
青史闲看,红妆浅拜,回护吾宗肯。
漳江一传,心头蓦地来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