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风凉,空闺秋早,几年相望河汉。
拂拭清砧,只恐石同心烂。
暗携从、织女机边,险化向、望夫山畔。
肠断,正铜壶漏永,玉关人远。
底事声声渐缓,料瘦指寒生,细腰力倦。
我正无衣,况听角残笳乱。
念年来、紫塞烽惊,总付与、青衫泪满。
吟玩,怅遥天霜角,万家庭院。
故国风凉,空闺秋早,几年相望河汉。
拂拭清砧,只恐石同心烂。
暗携从、织女机边,险化向、望夫山畔。
肠断,正铜壶漏永,玉关人远。
底事声声渐缓,料瘦指寒生,细腰力倦。
我正无衣,况听角残笳乱。
念年来、紫塞烽惊,总付与、青衫泪满。
吟玩,怅遥天霜角,万家庭院。
这首《月华清·秋砧》由清代词人杜贵墀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景。
“故国风凉,空闺秋早”,开篇即点明了季节与地点,秋风萧瑟,远离故乡的闺房显得格外凄凉。接下来,“几年相望河汉”一句,运用了牛郎织女的神话典故,表达了思妇对丈夫长久以来的思念之情,仿佛两人只能在银河两岸遥遥相望。
“拂拭清砧,只恐石同心烂”,这里的“清砧”指的是捣衣石,古代妇女在秋日里为远行的丈夫准备衣物,会用捣衣石将布料捣平。思妇担心时间久了,连石头上的同心结图案都会因频繁使用而磨损,形象地表现了她对丈夫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暗携从、织女机边,险化向、望夫山畔”,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思妇的形象,她仿佛与织女一同工作,又像望夫石一样守候在山畔,等待着丈夫的归来。这种比喻生动地展现了思妇的孤独与执着。
“肠断,正铜壶漏永,玉关人远”,“肠断”直抒胸臆,表达了思妇内心的痛苦与绝望。“铜壶漏永”指的是时间的漫长,而“玉关人远”则强调了丈夫所在之地的遥远,两者结合,更加强化了思妇的思念之情。
“底事声声渐缓,料瘦指寒生,细腰力倦”,这几句通过描写思妇的动作细节,如手指因长时间捣衣而变得瘦削、手指寒冷、身体疲惫,进一步展现了她的辛劳与疲惫,同时也暗示了她内心的哀愁逐渐加深。
“我正无衣,况听角残笳乱”,这里以思妇自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在寒冷中无衣可穿的困境,同时听到军中的号角声,更加剧了她对丈夫安危的担忧。
“念年来、紫塞烽惊,总付与、青衫泪满”,“紫塞烽惊”指的是边疆战事频仍,思妇担心丈夫的安全,而“青衫泪满”则是她内心悲痛的象征,表明她对丈夫的思念与担忧已经到了无法抑制的地步。
最后,“吟玩,怅遥天霜角,万家庭院”,“吟玩”二字既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也是对读者的一种邀请,让读者一同感受思妇的哀愁与期盼。同时,将思绪引向广阔的天空与万家灯火,营造出一种既广阔又孤独的情感氛围。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深秋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对于爱情与亲情的深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