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玛瑙山禅者》
《赠玛瑙山禅者》全文
唐 / 方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芿草不停兽,因师山更灵。

村林朝乞食,风雨夜开扃。

井味兼松粉,云根着净瓶。

尘劳如醉梦,对此暂能醒。

(0)
翻译
芿草无法留住野兽,因伴随山峦而更显灵气。
清晨在村庄树林中乞讨食物,夜晚则在风雨中打开门闩。
井水的味道混合着松树的芬芳,云雾的起源仿佛附着在洁净的瓶上。
世俗的劳累如同醉梦一般,面对此景暂时得以清醒。
注释
芿草:一种野草,此处指代自然中的普通植物。
不停兽:比喻无法留住行踪不定的野生动物。
因师:因为伴随着。
山更灵:山因其存在而显得更有灵气。
村林:村庄周围的树林。
朝乞食:早晨去乞讨食物。
风雨夜:风雨交加的夜晚。
开扃:开门,这里指从外面归来。
井味:井水的味道。
兼松粉:兼有松树的香味。
云根:云雾升起的地方,比喻高远或神秘之处。
净瓶:清洁的瓶子,常用于佛教中装圣水等,象征纯洁。
尘劳:尘世的辛劳。
如醉梦:像醉酒和梦境一样虚幻不实。
对此:面对这样的景象。
暂能醒:暂时能够从世俗的迷惘中清醒过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于深山的禅者的生活图景。开篇“芿草不停兽, 因师山更灵”,写出了禅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状,连野兽都不愿离开这里,“因”字表明了禅者对这片山林的喜爱和依赖,同时也突显出山的神奇。

“村林朝乞食,风雨夜开扃”,则展示了禅者的清贫生活,他们需要向外界乞求食物,但不被世俗所动。即使在恶劣的天气中,也是那么的平和与淡定。

“井味兼松粉,云根着净瓶”一句,通过对饮用水质的描述,展现了禅者生活的简朴纯净,以及他们对自然之物的珍视。同时,“云根着净瓶”,则可能暗指禅者的精神世界,也是那么的清澈脱俗。

“尘劳如醉梦,对此暂能醒”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烦恼的看破和超脱,以及对于禅者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赞美。这也许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喧嚣与压力,而诗中所描绘的禅者,则如同一股清流,超然物外。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玛瑙山禅者的生活写照,更是对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的颂扬。它通过细腻的景象描绘和深邃的意境铺陈,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理想状态。

作者介绍
方干

方干
朝代:唐   号:玄英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生辰:809—888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猜你喜欢

答蒋山宝公塔下高阁

宝公塔下登高阁,目尽东南半壁天。

江接秦淮围故国,地连吴楚渺平川。

猿惊鹤怨移文在,虎踞龙蟠王气偏。

闻说先皇游幸日,白豪千丈礼金仙。

(0)

奉呈刘御史

紫薇花下演丝纶,又向江南擢谏臣。

家世旧传真御史,典刑今有老成人。

校书天禄青藜在,落笔兰亭茧纸新。

一寸寒荄犹未绿,愿从桃李得阳春。

(0)

漫兴

此生如寄耳,迁次竟何如。

江上得安宅,山中有敝庐。

一蓑成钓隐,三径遂吾初。

去住浑无定,教儿且卜居。

(0)

独坐

一炷沈烟百虑清,殊方十月早寒生。

蒲团竹几西窗坐,閒听西风送雨声。

(0)

八月三日伯玉留饮西涧别馆二首·其一

前年避乱此山中,今日还来访隐翁。

山色入楼帘捲雨,水声落涧坐生风。

身安畎亩如庞老,妓拥登临拟谢公。

筵客殷勤到曛黑,酒酣携手石梁东。

(0)

次韵郑训导二首·其二

一水回环漾浅沙,竹林深处老夫家。

山童招鹤穿樵径,溪鸟窥鱼立钓槎。

人得居闲心独静,诗因吟苦句方嘉。

穷居渐觉回春意,檐外梅枝已着花。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