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其二》
《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其二》全文
唐 / 李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将家难立是威声,不见多传卫霍名。

一自元和平蜀后,马头行处即长城。

(0)
注释
将家:指有军事才能的家庭。
难立:难以安居。
威声:显赫的名声。
多传:广泛流传。
卫霍:指汉代名将卫青和霍去病。
名:事迹或名声。
元和:指唐朝元和年间。
平蜀:平定四川地区(唐朝时蜀地包括今四川一带)。
马头行处:行军所到之处。
长城:这里比喻边防要塞。
翻译
家庭难以安定,威名却广为流传。
没有像卫青、霍去病那样留下许多事迹。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名为《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边塞战事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将家难立是威声,不见多传卫霍名。” 这两句表达了一个观点,即军事家族难以保持其强大的势力,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武将如卫青、霍去病等,他们的名字虽在史册中占有一席之地,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影响力和声威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一自元和平蜀后,马头行处即长城。”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历史变迁与个人经历的结合。唐朝的元和年间,朝廷平定了四川地区的战乱,从此以后,无论诗人走到哪里,他所看到的“马头”(古时军队行进的前锋)都成为了长城的一部分。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一种写照,更是对历史变迁的一种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边塞生活和战争氛围的深刻体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军事家族兴衰和个人的边塞行走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英雄不再、时代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唐代中期以后边塞战事频仍以及国家对于边疆地区的重视。

作者介绍
李涉

李涉
朝代:唐   字:不详   籍贯:洛(今河南洛阳)   生辰:约806年前后在世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猜你喜欢

褚公庙乐章二首·其二送神

庭燎有辉兮夜向明,云掩冉兮光晶荧。

神其醉饱兮欲旋,溘埃风兮上征。

驾云车兮驷玉虬,耸长剑兮挥厹矛。

斩夔魖兮屠蚩尤,廓妖氛兮无外匪,独贲兮此州。

(0)

长儿琰行年四十族长老而下皆辱来贺儿颇任事宗祠之建豫有劳焉是日榜刻适完余亦良喜因忆前十年赴召北上途中值吾儿生朝曾寄一诗勉之今用原韵赋诗二首见意·其一

西冈元自阙城迁,新榜宗祠易旧悬。

争贺吾儿今四十,微劳差可慰高年。

(0)

公馆即事

庭前高树欲凌云,扰扰昏鸦漫作群。

明月满天人已静,数声犹向梦中闻。

(0)

答欧阳碧溪次韵·其二

雪月风花引兴同,日来何处倚吟筇。

明珠乍捧增新眩,醇酎分沾起宿慵。

考德欲寻耆旧传,论交欣见古人风。

厚来薄往君休讶,学未成章力已穷。

(0)

秦凤山寄示归休志感之作依韵答之

向来频试活人丹,此日悬车静入銮。

黄鸟多情仍送酒,青山无恙独凭阑。

身强底用千金药,境胜应添百亩兰。

海内耆英浑有数,几人东向祝加餐。

(0)

东湖书院为吴献臣亚卿赋

高情偏爱水云村,书院新开地望尊。

未说五车堪实腹,要将诸子共寻源。

风回远渚渔歌断,月满中庭桂影繁。

谁信我非曾宿客,晓来倾盖已忘言。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