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马去何之,独自鞭丝飏。
狼籍秋阴滴晚凉,几点轻衫上。
何处远香归,堤畔么禽唱。
碧受风斜不见花,蔌蔌枯荷响。
纵马去何之,独自鞭丝飏。
狼籍秋阴滴晚凉,几点轻衫上。
何处远香归,堤畔么禽唱。
碧受风斜不见花,蔌蔌枯荷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独自骑马出行的游子,在傍晚时分沿着堤岸漫步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的交融。
首句“纵马去何之”,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行踪,他骑着马,不知目的地在何方,自由自在地前行。接着“独自鞭丝飏”一句,进一步刻画了主人公孤独的形象,马鞭轻轻扬起,却无人相伴,只有马蹄声和风声作伴。
“狼籍秋阴滴晚凉,几点轻衫上。”这两句描绘了秋天傍晚的景象,落叶纷飞,秋意渐浓,凉风习习,几片轻衫被晚风拂动,似乎在诉说着季节的更迭。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轻衫赋予了生命,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何处远香归,堤畔么禽唱。”远处传来阵阵花香,似乎是某种花卉在傍晚时分绽放,吸引着游子的目光。堤畔的小鸟欢快地歌唱,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碧受风斜不见花,蔌蔌枯荷响。”最后一句则将视线转向了水面,碧绿的荷叶在微风中摇曳,但已不见花朵的踪影,只有枯荷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讲述着夏日的往事。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琼树耸芳蕤,灵根植仙圃。
懿哲蕴英才,妙岁冲云路。
曲台峻清秩,峨冠凛奇趣。
霞城倅郡条,惠爱春荣布。
心陂万顷澄,群物欣翔鹭。
浮云摈繁虑,虚舟游太素。
庾楼明月情,谢塘春草句。
沙鸟下琴轩,江风起厅树。
颙昂出俗操,益为时贤慕。
异日柏梁游,渊云让孤步。
吴侬三月春尽时,蚕已三眠蚕正饥。
家贫无钱买桑喂,奈何饥蚕不生丝。
妇姑携篮自相语,谁知我侬心里苦。
姑年二十无嫁衣,官中催税声如虎。
无衣衣姑犹可缓,无绢纳官当破产。
邻家破产已流离,颓垣废井行人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