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茫茫遂物情,雉子班兮在林坰,心怀耿介飞且鸣。
扇绮翼,振锦膺。文章尽称丽,意气自多惊。
宁判带箭死榛莽,不肯为裘奉圣明。
韩信烹汉鼎,仲由醢卫庭。
智勇难并立,贤愚每相倾。
宜哉避世士,往同雉子逃其形。
天地茫茫遂物情,雉子班兮在林坰,心怀耿介飞且鸣。
扇绮翼,振锦膺。文章尽称丽,意气自多惊。
宁判带箭死榛莽,不肯为裘奉圣明。
韩信烹汉鼎,仲由醢卫庭。
智勇难并立,贤愚每相倾。
宜哉避世士,往同雉子逃其形。
这首诗名为《雉子班》,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戴良。诗中通过描绘雉鸟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权谋的批判。首句“天地茫茫遂物情”展现了广阔的自然景象,引出雉鸟在林间自由自在的生活。"心怀耿介飞且鸣"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正直与不屈。
接下来的诗句“扇绮翼,振锦膺”描绘了雉鸟的美丽羽毛和矫健姿态,暗示其高洁的品性。"文章尽称丽,意气自多惊"赞美雉鸟的风采,同时也暗指文人墨客的才华横溢,但又感叹世态炎凉,人心难测。
“宁判带箭死榛莽,不肯为裘奉圣明”表达了诗人宁愿坚守原则,不愿迎合权贵的决绝态度,以雉鸟宁愿在野外死去也不愿被束缚的形象来比喻。最后两句“韩信烹汉鼎,仲由醢卫庭”引用历史典故,指出智勇之人往往难以在乱世中保全,贤愚之别导致了悲剧。
整首诗以雉子自比,寓言深远,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深深忧虑,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