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花倒影杂波光,惊破孤凫梦觉长。
露下碧梧针线冷,玉人何处绣鸳鸯。
秋花倒影杂波光,惊破孤凫梦觉长。
露下碧梧针线冷,玉人何处绣鸳鸯。
这首明代诗人苏葵的《题芙蓉孤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湖畔的静谧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之美。
首句“秋花倒影杂波光”,描绘了秋天花朵在水中的倒影与波光交织在一起的画面,既表现了秋季的美丽景色,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动态美。次句“惊破孤凫梦觉长”,通过一只孤独的野鸭从梦中惊醒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生命的敏感,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后两句“露下碧梧针线冷,玉人何处绣鸳鸯”,将视角转向了夜晚的湖边,露珠在碧绿的梧桐叶上闪烁,仿佛是细密的针线,而“冷”字则赋予了这种景象一种清冷而深邃的意境。最后,“玉人何处绣鸳鸯”一句,以“玉人”比喻高洁美好的女子,她或许正在远处绣着鸳鸯图案,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和谐,同时也暗含了对远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蕴含了对生命、爱情以及远方美好事物的深切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美的深刻感悟和追求。
茅斋高卧日将午,自起钩帘试香缕。
门前剥啄谁叩门,杖履萧然颜貌古。
亟呼儿童延入座,饷以清风涤袢暑。
论医说相俱第一,触热远来寻我语。
嗟哉人生浪辛苦,到头事事皆尘土。
万钱鼎食吾无取,君有仙茅幸分与。
春醪欲冰木欲折,急雨风吹不成雪。
玉妃夜堕广寒宫,开作寒花赛清绝。
未须千树插山巅,且要几枝横水边。
暗香疏影尚无恙,凭谁唤起西湖仙。
不妨琢句更驰送,一洗十年尘土梦。
铁心元不为渠回,眼底珠玑聊簸弄。
往时病僧寮,今为安乐窝。
昔病而今安,所得良已多。
百年直须臾,一丘且婆娑。
倦翼栖茂林,潜鳞渺重波。
方欣随所愿,岂复知其他。
朝来启南窗,群山郁嵯峨。
上有无心云,乘风远相过。
却观声利场,纷纷正横戈。
到头蛮与触,胜负能几何。
曷若休吾心,考槃依涧阿。
孟夏草木繁,雨馀气清和。
四壁环断碑,经史星宿罗。
幅巾据胡床,翛然自吟哦。
因之成此诗,要使儿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