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帝王州,遗事多典午。
我昔读其书,抚卷辄凄苦。
一时豪杰士,错出可胜数。
荣名既销歇,陈迹付离黍。
惟有东山翁,于今尚翘楚。
我欲一访之,千载同晤语。
酒于白下酌,茗向钟山煮。
北道有主人,载酒思出祖。
但畏傍人讥,率野非兕虎。
此事从昔然,非予独龃龉。
金陵帝王州,遗事多典午。
我昔读其书,抚卷辄凄苦。
一时豪杰士,错出可胜数。
荣名既销歇,陈迹付离黍。
惟有东山翁,于今尚翘楚。
我欲一访之,千载同晤语。
酒于白下酌,茗向钟山煮。
北道有主人,载酒思出祖。
但畏傍人讥,率野非兕虎。
此事从昔然,非予独龃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斯得的《平生欲一游金陵而不得再用韵简不浮》,通过对金陵(南京)历史的回顾和感慨,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追慕以及自己未能亲往金陵的遗憾。首句“金陵帝王州,遗事多典午”点出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繁华与历史沉淀,"遗事多典午"暗示了那些曾经的辉煌已成过往。
接着诗人抒发个人情感,“我昔读其书,抚卷辄凄苦”,读书时感受到的不仅是历史的沧桑,还有对英雄逝去的哀伤。“一时豪杰士,错出可胜数”描绘了众多杰出人物的涌现,然而“荣名既销歇,陈迹付离黍”又揭示了他们的荣耀终将消散,只留下遗迹供后人凭吊。
诗人特别提到“惟有东山翁,于今尚翘楚”,东晋名士谢安隐居东山的故事,表达对他的敬仰。他渴望能亲自拜访,“我欲一访之,千载同晤语”,然而现实中的顾虑使他未能如愿:“酒于白下酌,茗向钟山煮”,只能在想象中与古人共饮论道。
最后两句“北道有主人,载酒思出祖。但畏傍人讥,率野非兕虎”,诗人以出祖(出行)为喻,表达出对自由游历的向往,却又担心旁人的非议,暗示了社会环境的束缚。诗人以历史的视角审视个人的困境,认为这种现象并非他一人所独有,而是自古已然。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