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戏白马客,已罢玄王鞚。
哀哉剖心人,墓石烦周砻。
颇疑披发子,信宿从殷众。
酸风出故墟,秋黍伤心动。
哭泣总非宜,悲歌隐馀恸。
凄凄麦秀词,有泪无声送。
歌声百世存,存兹亡国痛。
三仁共一歌,彼狡终如梦。
于戏白马客,已罢玄王鞚。
哀哉剖心人,墓石烦周砻。
颇疑披发子,信宿从殷众。
酸风出故墟,秋黍伤心动。
哭泣总非宜,悲歌隐馀恸。
凄凄麦秀词,有泪无声送。
歌声百世存,存兹亡国痛。
三仁共一歌,彼狡终如梦。
这首诗名为《集雅诗二十首(其三)箕子》,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诗中通过“白马客”、“玄王鞚”、“剖心人”、“墓石”、“披发子”、“殷众”等意象,描绘了历史人物的悲壮与哀伤,以及对亡国之痛的深刻反思。
“白马客,已罢玄王鞚”,以白马和玄王的马具为象征,暗示历史人物的离别与终结。“哀哉剖心人,墓石烦周砻”,表达了对那些为国捐躯者的深切哀悼,墓石被精心打磨,象征着后人的怀念与敬仰。
“颇疑披发子,信宿从殷众”,提到箕子作为商朝遗民,被迫随从周朝大军,体现了历史变迁中的无奈与牺牲。“酸风出故墟,秋黍伤心动”,描述了故土荒凉、黍谷凋零的景象,寓含着对往昔繁华不再的感慨。
“哭泣总非宜,悲歌隐馀恸”,指出在特定场合下哭泣并非恰当,而以悲歌表达哀思更为合适。“凄凄麦秀词,有泪无声送”,通过麦田的生长与泪水的无声,寄托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与哀悼。
“歌声百世存,存兹亡国痛”,强调了歌声虽能流传百世,但其中蕴含的亡国之痛却难以忘怀。“三仁共一歌,彼狡终如梦”,将三位仁人共同的哀歌比作梦境,暗示了历史的虚幻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信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与衰败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摩竭正令,未免崎岖。少室垂慈,早伤风骨。
腰囊挈锡,辜负平生。炼行灰心,递相钝致。
争似春雨晴,春山青。
白云三片五片,黄鸟一声两声。
千眼大悲看不足,王维虽巧画难成。
直饶便恁么,犹是涉途程。
人从卞州来,不得东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