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轮转无声,突自林端推。
沓来清影众,我影亦同来。
万象复我有,眼为今日开。
落落秋势迥,纳纳天宇恢。
溪光曳遥帛,岫色堆寒灰。
诗肩耸千尺,与月相徘徊。
银轮转无声,突自林端推。
沓来清影众,我影亦同来。
万象复我有,眼为今日开。
落落秋势迥,纳纳天宇恢。
溪光曳遥帛,岫色堆寒灰。
诗肩耸千尺,与月相徘徊。
这首清代诗人翟灏的《东郊晚行(其四)》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秋夜景象。首句“银轮转无声,突自林端推”以月亮升起的悄然无息和从林梢出现的形象,展现了夜晚的静谧和神秘。接下来的“沓来清影众,我影亦同来”通过月亮的投影,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感。
“万象复我有,眼为今日开”两句,诗人感叹自然之美唤醒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视野仿佛因此刻而开阔。接着,“落落秋势迥,纳纳天宇恢”描绘了秋天的辽阔和天空的浩渺,给人以空间的壮丽之感。
“溪光曳遥帛,岫色堆寒灰”运用比喻,将溪水的光芒比作飘动的丝绸,山色则如堆积的寒灰,形象地表现出秋夜的冷寂和深沉。最后,“诗肩耸千尺,与月相徘徊”以夸张的手法,表达诗人沉浸在诗意中的高远心境,与月亮相伴,寓意着诗人的灵感与自然的交融。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亮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秋夜景色的独特感受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凤实落嶙峋,蟠根出俗尘。
子多将尽夏,花晚不争春。
上苑空枝后,荒岩满树新。
鸟含红映嘴,猿饱渍流唇。
溪寺初供佛,山斋已待宾。
升筵参李柰,入市附樵薪。
叶衬青舒槲,龙擎绿透筠。
泻盘能宛转,就酒益甘辛。
致养侔怀橘,投诚等献芹。
齿酸虽欲动,喉渴尚宜频。
溉水应无主,驱禽免废人。
栽培伤物性,髡接失天真。
自笑羹梅忝,谁知社栗神。
用堪登俎豆,生合委荆榛。
差小同谦退,饶先似屈伸。
叔孙如荐庙,朴野味弥纯。
高上宸居隔紫烟,洞中金阙暗相连。
辅光灶冷留香壤,太素渊清涌玉泉。
后夜龙归云浪湿,未明人起月华鲜。
秋光不老岩前麓,到此偷閒亦自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