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住元慈令,春秋意在兹。
犹能成老大,岂敢恨流离。
柳翳蝉多叶,松栖鹤有枝。
婆娑长膝下,绝胜据鞍时。
不住元慈令,春秋意在兹。
犹能成老大,岂敢恨流离。
柳翳蝉多叶,松栖鹤有枝。
婆娑长膝下,绝胜据鞍时。
这首诗《不仕》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表达了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世俗官场的疏离感。
首联“不住元慈令,春秋意在兹”,开篇即点明了诗人不愿遵循世俗的规矩,而愿意在四季更迭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这里的“元慈令”可能暗指世俗的约束或规则,而“春秋意在兹”则表明诗人更倾向于自然界的循环与变化,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颔联“犹能成老大,岂敢恨流离”,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年岁增长的态度。他虽已步入老年,但并未因此感到遗憾或不满,反而以一种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变迁与离散。这里“老大”不仅指年龄的增长,也象征着人生经历的丰富与成熟,“流离”则暗示了人生的漂泊与不确定性,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痛苦或怨恨。
颈联“柳翳蝉多叶,松栖鹤有枝”,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柳树茂密,蝉鸣声声,松树高耸,白鹤栖息,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和谐,也映射出诗人内心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柳树与蝉的多叶与鸣叫,象征着生命的繁盛与活力;而松树与鹤的静谧与高洁,则代表了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尾联“婆娑长膝下,绝胜据鞍时”,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珍惜与满足。与奔波于尘世、骑马疾行相比,他在膝下陪伴家人,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生活状态显然更加令他感到幸福与满足。这里的“婆娑”形容姿态的自在与优雅,与前文的自然景象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官场的疏离,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庭生活的珍视与满足。诗中充满了对生命、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耿耿虚堂一榻秋,人间高枕几王侯。
乱云未放晓山出,片月不随溪水流。
检校一身唯有懒,平章千古得无愁。
湘波见说清人骨,恨不移家阿那州。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
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
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
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
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
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
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宛水才停棹,一舸又澄江。
岩花篱蕊开遍,时节正重阳。
唤起沙汀渔父,揽取一天秋色,无处不潇湘。
有酒时鲸吸,醉里是吾乡。
济时心,忧国志,问穹苍。
是非得失,成败何用苦论量。
年事飞乌奔兔,世事崩崖惊浪,此别意茫茫。
但愿身强健,努力报君王。
有客抱幽独,高立万人头。
东湖千顷烟雨,占断几春秋。
自有茂林修竹,不用买花沽酒,此乐若为酬。
秋到天空阔,浩气与云浮。
叹吾曹,缘五斗,尚迟留。
练江亭下,长忆闲了钓鱼舟。
矧更飘摇身世,又更奔腾岁月,辛苦复何求。
咫尺桃源隔,他日拟重游。
屯结海云阵,奋击藉雷公。
忽然天宇轩豁,杲日正当空。
照出榴花丹艳,映出栀花玉色,生意与人同。
闭纵一翻手,造化不言功。
想平畴,禾穟穟,黍芄芄。
老农拍手相问,相劳笑声中。
办取黄鸡白酒,演了山歌村舞,等得庆年丰。
此际莼鲈客,倚楫待西风。
老圃无关锁,放客意中行。
颇欣天地开阔,烟钓与云耕。
荷长亭亭翠盖,竹长森森翠葆,景致闹装成。
几树榴药发,映水色偏明。
绮楼空,金屋静,恨难平。
鼓笙箫笛,谁怜冷落暗尘扃。
回首百年人事,转眼几番今古,日迈月俱征。
且尽一杯酒,退步是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