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台接闲馆,迢递山之旁。
多解三真术,俱善四明方。
玉题书仙篆,金榜烛神光。
桂影侵檐进,藤枝绕槛长。
苔衣随溜转,梅气入风香。
珍台接闲馆,迢递山之旁。
多解三真术,俱善四明方。
玉题书仙篆,金榜烛神光。
桂影侵檐进,藤枝绕槛长。
苔衣随溜转,梅气入风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山旁的精致馆舍,充满了神秘与自然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馆舍内外的景致与氛围。
首先,珍台与闲馆相连,坐落在山的远处,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感。接着,诗人提到馆舍内精通三真术与四明方,暗示了这里不仅环境优雅,还蕴含着深邃的学问与智慧。玉题上的仙篆与金榜上的神光,更增添了馆舍的神圣与超凡脱俗之感。
桂影与藤枝交织,不仅丰富了馆舍周围的景观,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延续。苔衣随水流转动,梅气在微风中飘散,这些细节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同时也寓意着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变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描写,构建了一个既充满自然之美的隐逸之所,又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的空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宁静与和谐的美好。
自越趋儒林,由吴两江渡。
四年如退之,疏慵傲名数。
西风今又来,庭柯泣珠露。
荣枯几番新,閒日常自度。
誓为天汉游,捣药看玉兔。
逆行非吾心,焉用忧日暮。
典籍犹可捐,宁雕子云赋。
万事归自然,所得先去故。
洒落桐庐君,高源欲东赴。
外物非所谋,此学良足据。
但以中致虚,元气腹当饫。
壮怀感暮秋,群动还太素。
宋玉悲何为,忘失聊适屦。
咸阳获重之明年,五月端午予泛船。
二闸新成洞常润,组练直贯吴松川。
淮南柁师初入浙,借问邑里犹茫然。
茶经旧说慧山泉,海内知名五十年。
今日亲来酌泉水,一见信异传闻千。
置茶适自建安到,青杯石臼相争先。
辗罗万过玉泥腻,小瓶蟹眼汤正煎。
乳头云脚盖盏面,吸嗅入鼻消睡眠。
涤釜操壶贮甘液,缄题远寄朱门宅。
仙人见水是琉璃,乃知陆羽非凡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