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袍稍觉晓寒轻,晴色偏饶双眼明。
山径黄泥攒虎迹,寺门苍树挂猿声。
重来谁与同心胆,老去惟思避姓名。
枯柳桥西曾识面,独回青眼远相迎。
布袍稍觉晓寒轻,晴色偏饶双眼明。
山径黄泥攒虎迹,寺门苍树挂猿声。
重来谁与同心胆,老去惟思避姓名。
枯柳桥西曾识面,独回青眼远相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出行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布袍稍觉晓寒轻”写出了早晨微凉的气候,诗人穿着布袍感受到一丝丝的温暖。次句“晴色偏饶双眼明”则通过明媚的阳光映照,强调了晴朗天气对视觉的清晰提振。
接下来,“山径黄泥攒虎迹”描绘了山路泥泞中留下的虎足印,暗示了山林的荒野和野生动物的存在,增添了环境的野趣和神秘感。“寺门苍树挂猿声”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寂静与生机,寺庙的静谧与猿猴的啼叫形成对比,显得宁静而生动。
“重来谁与同心胆”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以及再次来访时无人共情的孤独感。“老去惟思避姓名”则流露出诗人年华老去后的淡泊心境,希望能隐姓埋名,过上平静的生活。
最后两句“枯柳桥西曾识面,独回青眼远相迎”,诗人回忆起曾在枯柳桥边与某人有过一面之缘,如今独自重游,那记忆中的友人仿佛以深情的目光远远相迎,给寂寥的旅程带来一丝温暖的慰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清晨的山行经历,融入了怀旧、孤独与淡泊的情感,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的心境。
翘翘别乘出吴关,吏俗随辕不敢攀。
此日谩淹飞盖住,明时那许壮才閒。
秋花几处逢孤驿,凉月相迎过暮山。
请剧书成双阙近,伫闻忠论解天颜。
之罘之碑何所刻,昔者秦人纪秦德。
风锼日铄断璞昏,雨暴冰残老龟坼。
微芒遗字三四行,容易历年千五百。
文词事实可考求,赖有子长修简策。
始皇末年气益矜,轻视天下夸功名。
玉墀金户厌宫殿,不远万里为游行。
鼓钟帷帐不移徙,所至毫发皆如情。
温寒凊暑回造化,绝深度险安经营。
徐市卢生巧窥测,浪语神仙致君惑。
东巡亟欲见三山,从此海壖来辙迹。
神仙杳邈不可攀,六龙回首沧波碧。
从臣无以慰踌躇,请陈勋业刊诸石。
高文大句如形容,将以荣耀传无穷。
银钩玉箸勒未久,变故恍惚如飘风。
人心恚望鬼神怒,滈池神怪俄符同。
祸秦非胡日在国,长城未毕咸阳空。
空遗此石苍崖里,万古悠悠辨终始。
虽然篆刻半缺讹,至今不得藏虚美。
世人往往爱瑰奇,蜡泽松烟印之纸。
览观莫不哀所为,岂独玩焉而已矣。
《和邓舍人读之罘碑二十韵》【宋·韦骧】之罘之碑何所刻,昔者秦人纪秦德。风锼日铄断璞昏,雨暴冰残老龟坼。微芒遗字三四行,容易历年千五百。文词事实可考求,赖有子长修简策。始皇末年气益矜,轻视天下夸功名。玉墀金户厌宫殿,不远万里为游行。鼓钟帷帐不移徙,所至毫发皆如情。温寒凊暑回造化,绝深度险安经营。徐市卢生巧窥测,浪语神仙致君惑。东巡亟欲见三山,从此海壖来辙迹。神仙杳邈不可攀,六龙回首沧波碧。从臣无以慰踌躇,请陈勋业刊诸石。高文大句如形容,将以荣耀传无穷。银钩玉箸勒未久,变故恍惚如飘风。人心恚望鬼神怒,滈池神怪俄符同。祸秦非胡日在国,长城未毕咸阳空。空遗此石苍崖里,万古悠悠辨终始。虽然篆刻半缺讹,至今不得藏虚美。世人往往爱瑰奇,蜡泽松烟印之纸。览观莫不哀所为,岂独玩焉而已矣。
https://shici.929r.com/shici/K16de1H.html